“最后一根稻草”也没了
4月21日,尼罗市场的“最后一根稻草”,于傍晚时分落下,众人侧目。
昨天,潘继东回忆起当天市场遭强拆的情形,仍难以平静。
“下午5点左右,挖掘机开进来,直接开始强拆。这里商铺比较老,都是铁皮搭起来的,拆起来很快。几个小时后,就基本上推平了。”潘继东说。
数十名闻讯赶来的浙商,眼睁睁看着商铺变成一片废墟。大家是又急又气,但也没办法。“毕竟身在他乡,能怎么办呢?”
手头捏着的“罗马尼亚工商会证明文件”等材料,让他们倍感自己的“永久使用权”,真的就这样失去了。而今后与尼罗集团交涉赔偿,“资本”也少了很多。
“幸好,商铺里基本没什么货物了,大家都早早搬出来了,免得损失更大。”潘继东说。
事发第二天,我国驻罗马尼亚大使馆在官网上发布了《关于尼罗市场拆迁事最新情况通报》。当中提及,“4月21日,有华商向使馆反映,尼罗集团恢复对尼罗市场的拆迁行动。经咨询有关方面,目前,法院已受理我维权委员会所提出的针对二区政府拆迁令的诉讼请求。但在法院未作出判决之前,二区政府的拆迁令仍有效。”
“我馆一方面建议在场的华商立即携带相关文件向警方报案,保留证据;另一方面立即与尼罗集团展开交涉,促其通过和平方式处理市场拆迁问题。尼罗集团表示,拆迁是二区政府下达的行政命令,尼罗集团必须遵照执行。不过,尼罗集团愿意随时与华商代表就拆迁问题进行对话、协商。”
潘继东证实,在使馆工作人员建议下,维权委员会第二天就带着包括浙商在内的部分华商,前往当地辖区警察局报案,并积极搜集有关证据作为今后法庭的呈堂证供。他们还和当地律师,紧急商讨接下来的维权事宜。
“6月16日就要上法庭了,我们都在等个说法。”潘继东说。
罗马尼亚浙商路在何方
潘继东说,如今,尼罗市场很多商户,已“被搬迁”至红龙市场,“即使租金贵了很多,但生意还要做的,毕竟手头还有不少存货。”
在罗马尼亚经商多年、之前已搬入“红龙”的温商周先生, 昨天也在电话中证实,“尼罗”的不少浙商,选择了继续留守罗马尼亚。不过,也有人选择了撤资回国。
至于“尼罗”商铺的赔偿问题,在潘继东看来,协商下来的可能性不大。“目前几乎没人得到赔偿,拆都拆掉了。”
当地华文媒体报道这件事时,曾有一个分析。按照市场管理方的意思,每间“尼罗”商铺抵价3000至5000欧元,用以换租红龙市场价格3万欧元的商铺。也就是说,要想租下“红龙”的商铺,至少还得支付2.5万至2.7万欧元。
不仅如此,“只对直接签订合同的店铺进行赔偿,一些转手买卖的店铺则在赔偿范围之外(据估计,目前市场50%的华商都是二、三手买的店铺)。”
而维权委员会在尼罗市场的民意调查显示,大部分人希望市场管理方,能按当地资产委员会2004年对尼罗市场商铺的评估价,即每间一万至4万欧元不等,进行现金赔偿。
照此看来,双方谈判的起点大相径庭。
当地不少浙商认为,反过来看,“尼罗”这件事也给他们提了醒,除了要不断提高自身法律意识,努力改变经营模式,规范合理化、正规化经营理念,从长远考虑,建立一个华商自主自营的新兴市场已迫在眉睫。
目前最新进展是,包括浙商在内的罗马尼亚华商,已成立了罗马尼亚唐人街国际联合集团,董事长就是潘继东。新兴市场项目计划在年内启动。(解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