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长假临近,商家彼此之间的竞争又开始升温,走在大街上,市民已经能嗅到各路商家的火药味。“满400减330、买300送300……”各种满就减、买就送、打折、特价等越来越多的商业促销活动,成为每个节假日商家吸引消费者的重要促销手段。昨日,省物价局相关人士提醒消费者,这些貌似“亏本”的诱人促销活动中,其实可能隐藏着一系列价格欺诈行为。
现状 商家加大促销力度和频率
清明小长假刚过去不久,各商家开足马力又推出一系列新的促销活动。昨天,在一家商场,记者看到,不少新上市的夏装已经打出了“新款8折”之类促销广告,有的甚至打出,“买2件送1件”。在鞋区,不少品牌新款可以拿到8.8折。
小长假向来是家电等行业必争之地。假日未到,杭城一些大型卖场的“促销战”一触即发。“不少消费者认为家电促销‘五一’的力度是最大的,那些新婚、新居以及更新家电的消费者在4月份都不会轻易下单。”一家电卖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做促销活动无非是聚拢人气,“人气是商家生存的根基。但是,维系人气,绝非一朝一夕之事。”
显然,当下促销仍是商家聚拢人气的一大手段。记者了解到,以前商家是有节过节,平均每月做一次全场促销活动,如今活动明显频繁了许多,而且力度也在加大,还不仅是硬性打折。
“企业要取得长远发展,目光绝不能仅仅停留在短期促销上,也不能仅仅靠促销区去吸引消费者。”杭州一家商场品牌部的负责人对记者说,现在商场策划活动,更多是引导消费者对生活品质及生活状态的追求,“不仅仅是一次购物,我们要给消费者一种体验,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
提醒 6种价格欺诈形式最常见
面对商家掀起新一轮促销高潮,昨日,省物价部门提醒,广大消费者应慎识促销活动中可能存在的价格欺诈行为,在促销浪潮中理性购物,这样才能获取真正的实惠。省物价部门专门提示六种常见的价格欺诈形式,提醒消费者在购物时谨防上当。
虚构原价,虚假优惠打折。经营者采取虚构原价的手段,以根本不曾有过的价格作为原价,打着优惠折价让利的幌子欺骗消费者,消费者以优惠价买到的商品,价格其实与该商品平时的销售价格相差无几,甚至更高。
高定价,大促销。经营者在开展“满就送”、“满就减”等促销活动时,先将商品销售价格大幅度提高,使其商品销售价格普遍高于活动前的实际交易价格,消费者不但没有得到切实的优惠,还可能支付更多的现金。
虚假宣传,诱导他人与其交易。使用欺骗性或者误导性的语言、文字、图片、计量单位等标价;标示虚假的进价、出厂价、特价、市场最低价等引诱消费者购买其商品。
虚构降价原因,诱导性标价。一些经营者利用部分消费者贪图便宜的心理,经常打着换季打折、优惠价格、酬宾价格、促销价格、拆迁转行、最后三天等用语,谎称降价让利,诱导欺骗消费者。
价格附加条件不明示或没有。有的销售商品代金券、抵价券,不注明使用价券购物的限制条件;有的为了招揽顾客,故意隐瞒部分价格条款,不标示或者含糊标示价格附加条件等等。
模糊赠售。“买一送一”中赠送的物品有的不是同一种商品,有的是品种相同但在规格、质量、价格等方面做文章;模糊所赠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夸大所赠商品或服务的价格(或价值)。
“以上这些商业促销活动中的价格行为,都属于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消费者发现价格欺诈等行为,可及时拨打12358投诉举报。”省物价部门有关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