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纸
韩国家长上韩语课,每周两次
每周一下午最后一节课,是林琳最喜欢上的韩语课,“我喜欢看韩剧,也喜欢听韩语歌曲,所以想学一点韩语。”
给林琳上韩语课的,是一位家长,她是韩国人,在杭州10多年了,现在有两个孩子在绿城育华学校读书。这位家长很低调,每周来学校上两次课,中文讲得很不错。她说:“中国学生喜欢学韩语,她很高兴,她愿意教学生了解韩国文化,唱韩国歌。”
上韩语课的学生,有高中生,也有初中生,但韩国家长给他们上的,是韩国小学低段甚至是幼儿园里的内容。林琳说,老师会教他们唱歌,比如《三只小熊》,既能教韩文,又能教唱歌,“我已经会唱了,很好听呢!”
林琳学韩语,还有一个目的,“我以后想从事语言类的工作,比如做播音员,在学校里有这样的机会,我一定不能错过。”林琳还在校外学习日语,“只要是我喜欢的,我一定会好好学的。”
记者感言: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兴趣点,每个学生都需要有一个平台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兴趣点。林琳说,她从来不知道自己对打毛线这么感兴趣,上学期学的是编织拖鞋,这个学期她学编织围巾,如果下学期还有,她还会选择毛线编织。对于一个人来说,只有喜欢的,才会用心去学。
开阔视野,还要开设国际课程
一百多门校本选修课,让绿城育华学校的学生多了不少选择。对于教务主任方正建来说,校本选修课给学生搭建了发现自己兴趣的平台,但这不够,学校还准备开设IB课程。
所谓IB课程,是一种国际课程,杭州还没有学校开设这样的课程。“我们在校本课程里做IB课程,相当于研究性课程。”
方老师举了一个例子,解释了IB课程是怎样一门课程。“比如做一个铅笔盒吧,在IB课程里,做一个铅笔盒需要一个学期来上,是不是很夸张?”
方老师说,做一个铅笔盒有很多步骤,涉及很多知识和能力,比如先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做这个铅笔盒;还有,怎么去做,做成什么样的,用什么材料,准备什么器材;再是要论证,环保的、经济的,如何使用,怎样卖出去……
IB课程很复杂,方老师说,它还要考查学生的手艺,还要设计图纸,“一切从实用出发,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很有用,如果这个铅笔盒做出来了,这个学生可以去开一家小店了。”
方老师说,他们去年一家去香港的启思中学考察了,“只要条件成熟了,我们就把IB课程要开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