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29日讯“‘俞兆林’商标、公司所有资产的交割均已完成,最近正在对公司运营架构进行重组,开始新一轮的招商。”一个月前,40岁不到的陈云强和他的义乌金盾服饰还在为“俞兆林”做贴牌生产。一个月后,他的身份换成了上海兆林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兆林实业)董事长和“俞兆林”品牌拥有者。
4月1日,在上个世纪90年代风靡一时的“内衣大王”上海“俞兆林”再换东家,而背后浮现的收购方,正是此前一直为其贴牌生产的义乌大陈镇一家民营企业金盾服饰。
8年亏损近2000万元前任运营方主动弃盘
“品牌创立者俞兆林在商标使用权到期前,曾找过我们商谈转让的事情,经过权衡,我们主动放弃了。”在此次收购之前,“俞兆林”内衣品牌的运营方是上海新兆林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兆林),公司品牌总监解智伟表示,俞兆林最先考虑的转让对象是新兆林。
“2000年‘俞兆林’在中消协的抽查中,被发现‘中间衬以塑料薄膜’的问题而走向衰退。俞兆林本人和他儿子逐渐淡出经营,我们就是从那之后开始介入运作的。”解智伟说,遭遇了信任危机之后的“俞兆林”市场形势逆转,销量从最高超过300万套跌到了2001年的20多万套。
“2002年销量增长到40万套左右,到2008年时,销量已经接近200万套。”解智伟告诉记者,经过几年的运作,“俞兆林”销量有所回生,品牌逐步恢复,但已经错过了国内保暖内衣发展的黄金机会。
而在他看来,导致新兆林运作“俞兆林”最终亏损近2000万元的主要原因,还是在经营模式和经营思路上。“在品牌形象受损后,依旧坚持在大中城市推广而错失了向二、三级市场扩张的机会。”他表示,随着保暖内衣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大中城市的经销商都坚持要求公司铺货和无条件退货,公司的垫资压力很大,经营风险积聚。
经营上的困惑和连年的亏损,最终让新兆林的董事长周叔瑜选择了放弃收购商标所有权,转而与香港某内衣公司合作,淡出保暖内衣行业。
从贴牌到买牌金盾“借壳”打通下游
在新兆林放弃收购的过程中,为“俞兆林”贴牌生产了7年的义乌金盾服饰总经理陈云强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之前接触过一些经销商,不少人都表示虽然发展过程中走了些弯路,但品牌还有价值和潜力。”陈云强表示,经过多年的合作,他本人也对“俞兆林”的品牌价值和运营有所了解,因此当俞兆林找他商谈转让的时候,他并没有犹豫太久。
“义乌目前生产保暖内衣的企业也不少,但是很少有叫得响的牌子。如果金盾选择自己创造品牌,需要花的时间和代价太大。”他告诉记者,贴牌生产始终不是金盾发展的目标,通过收购重组“俞兆林”转型是一条最为便捷的途径。
为了操作收购重组以及后续的运营,陈云强请来了“南极人”原副总裁、总经理严希琳。“做贴牌生产的利润不超过10%,相比从头开始运作金盾,收购‘俞兆林’更划算。”严希琳表示,在确定收购意向后,花了大半年时间,理顺了兆林实业、新兆林和金盾服饰等各方的关系。虽然陈云强没有透露此次收购的确切价格,但严希琳表示代价并未超过千万元。
不过,对于此次的收购重组,业内也有不同声音。解智伟就表示,季节性很强的保暖内衣行业近年发展呈现颓势,利润下滑明显。“按照之前的经营情况来算,一套保暖内衣的毛利润在10~15元左右,扣除费用后很难赚钱。”
而温州某知名保暖内衣品牌企业负责人则表示,经过多年混战,尽管市场总体规模仍在增大,但企业的利润普遍偏低。“市场还是有前景的,不过盈利将是最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