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30日讯 据《今日早报》报道当听说周以国书记病情好转, 80岁的袁秋娣开心地笑了。她说,正是周书记苦口婆心地劝说,她才肯下山住进新房子,过上舒服的日子。但现在,周书记积劳成疾,患上了鼻咽癌。
余姚市陆埠镇干溪村党总支书记周以国的事迹通过本报等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强烈反响。很多村民都自发前往周以国接受治疗的浙江省肿瘤医院探望,希望周以国早日康复。
250多户拆迁户“零投诉”
干溪村由原干溪、近山、里岗、外岗四个自然村组成。里岗、外岗是两个高山自然村,约250多户人家世代居住在山顶。
周以国2001年上任后就提出,要把山头的村民转移到山下来。
如此浩大的工程,对干溪村来说,无异“天方夜谭”。2003年,里岗、外岗开始实施下山移民安置工程。可村里拿不出一分钱。最后,周以国向企业借了2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
不过最难的还不是资金问题。250多户人家如何拆迁,如何补偿,是非常复杂的工作。在征地和老房拆除过程中,一些村民有抵触情绪。
周以国利用茶余饭后的时间,上山做工作,一户人家最多去了十几趟。在他和村干部一同努力下,下山移民安置工程顺利推进,250多户人家无一户滞留。
更为难得的是,在历时8年多、投资5000万元、建房300余套的下山移民安置工程中,无一起纠纷、上访、安全事件发生。
“倒挂村”变成了先进村
干溪村在周以国上任之初,是个负债10多万元的“倒挂村”。
为了壮大集体经济,周以国四处邀请企业家,在村里发展工业小区,筑巢引凤。
最终,一个规划面积130亩,总投资近3000万元的工业小区落成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很快使干溪成了一块创业的热地,至今已落户符合干溪村规划要求的企业20余家。
引进企业带来的好处,正如周以国预料的那样:现在,村里要造桥、修路,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企业都会慷慨解囊。该村参加新农合的村民个人只要出10元,其余绝大部分由企业负担。
10年来,在他带领下的干溪村,村级集体经济逐年壮大。去年,这个昔日的“倒挂村”实现社会总收入9430万元,村可支配收入10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9618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384%、493%和186%。几年前,干溪村就已成为宁波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之一。
●新闻回放
去年8月开始,周以国频频头痛。其他村干部劝他去医院检查,可都被他拒绝了。
今年1月4日,周以国被确诊为鼻咽癌。在镇领导和村干部的“逼迫”下,他才不得不住进杭州医院接受治疗。走时,他还随身带去了厚厚一叠有关村里移民工程的资料。(章建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