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5月4日讯 他们充满朝气,积极进取。他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在我省“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大潮中,广大团员青年充分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为促进经济发展、推动转型升级谱写了新篇章。
转型升级,发挥聪明才智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许多企业陷入困境,转型升级成为当务之急。我省许多团员青年在团省委“青春助推转型升级”的号召下,发挥聪明才智,积极参与企业调整结构,帮助企业走上创新之路。
2008年5月,36岁的叶健松担任杭钢转炉炼钢厂副厂长。当时正值国际金融危机蔓延,中国钢铁企业受到严重冲击,行业出现大面积亏损,企业的生存发展受到严重威胁。他临危受命,对现有工艺进行大刀阔斧的优化和变更,在短时间内取得多项国内首创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成果,降低生产成本,带来了近亿元的效益。
“公司要想存活下去,必须主动适应变动中的市场。”年仅29岁的宁波华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冯炜炜,提出3个转型:市场转型、客户转型和产品转型。在他建议下,企业引进两台世界最先进的设备,成为世界第5家、国内第2家有能力生产中高档荧光显示屏产品的厂家。在金融危机中,该公司实现销量翻番的成绩。
浙江商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外贸型企业。面对订单减少的局面,年轻的公司董事长林健康及时调整战略,开拓国内市场,引进一批国际一流的线缆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并开发新产品,使公司年产值突破两亿元。
创业之路,坚定走下去
我省正处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越来越多的团员青年大胆实践,投身到创业创新的大潮中。
郑元杰大学毕业两年后,毅然放弃优越的工作,走上创业之路。他先后创立宁波亿赛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宁波逸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如今公司10多种软件项目均获得专利、著作权证书。
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到企业家,青年创业者勇于探索和实践,走出了一条广阔的创业创新之路。
三维仿真地图——E都市创始人钱永根和他的创业团队,在创业之初,7个人挤在一套不到90平方米的住宅里,上班、吃饭、睡觉都在这里,条件相当艰苦。公司运营4个月后,资金紧缺,钱永根四处游说风投,在经历一连串碰壁之后,终于获得了投资。2004年,公司研发出首个大规模三维仿真城市轰动业界。创业近6年,钱永根创办的阿拉丁公司已经发展成300多人规模的IT团队。
担当责任,带动青年创业
我省各级团组织着眼为转型升级培育新生力量,大力实施青年创业人才培养工程,构建服务体系,为青年创业提供帮助。建立创业导师库,开展“导师带徒”活动,为创业青年提供产业链接、市场对接、技术对接、经验对接式的指导。
许多青年企业家加入到创业导师的行列,用自身经历和经验来帮助想要创业的大学生找准目标,实现成功创业。
浙江省大学生创业第一人田宁,如今已是大学生创业导师,他深感自己责任重大,希望自己能为有志于创业的学生提供指点和帮助。他说:“衡量一个人的成功,应该看他帮助了多少人。能帮助年轻人实现创业梦想,我也觉得特别满足。”
同样的经历,赋予了他们更多的责任。杭州泛城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伟星,大三开始创业。为了帮助正在创业的大学生,2008年5月,他创办了浙江大学青年创业俱乐部。“通过我们的创业指导,希望更多的大学生能投入到创业创新中,这也是大学生回报社会的很好方式。”
现在,杭州已经有249名青年企业家先后与392名创业大学生结对,为大学生初创企业提供一期投资1307.8万元。
“我们年轻,但是我们有责任感。路上会有挫折,但我们不怕失败。”我省青年正在创业创新的广阔舞台上施展才华、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