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飞霞北路的一家信息亭门可罗雀。
市区街头有不少信息亭处于“闭门谢客”的状态。
近日,位于市区江滨西路的一个信息亭在关闭了一段时间后重新开门迎客。张小姐成了该亭子新的值守人员。据她所知,她已是这里的第四任了。而离该信息亭百米外的另一个信息亭,依旧和去年一样,铁门紧闭。
温州信息亭的负责公司――温州之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林华智透露,去年开始,他们陆续发现市区一些本来有人值守的信息亭没有正常开放,原因是值守人员擅自离开了岗位,这些信息亭似乎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尴尬。
值守人的困惑
2006年11月,作为提升温州城市信息化水平的便民工程,第一期信息亭开始布点安装。据了解,目前市区的信息亭分为有人值守和无人值守两种。无人值守的信息亭占地较小,同IP电话亭大小相当,信息终端设备悬挂其中,没有附加售卖书报的功能。而有人值守的亭子除了有信息终端设备外,还具有售卖书报等售货功能,外观与书报亭相似。市区现有信息亭100多个。其中,有人值守的信息亭占总数的90%以上。
在市区飞霞北路值守信息亭的叶师傅,已经在这个亭子中工作了两三年,他称之前有3个人在此值守过,而他是坚持最久的。根据签订的协议,他要早晚开关亭子,看管并向市民推介信息终端设备,对应的回报则是免费在此经营书报生意,可能还会获得一些补贴。但叶师傅对于目前的书报生意不怎么满意。叶师傅称,周围一公里内就有两三个信息亭,此外还有书报亭。由于相隔太近带来了很大的竞争压力,生意不好,所以一些值守人员经营不下去就离开了。他每天早上8时开亭到晚上10时才关,而这样付出的结果是一个月赚1200元左右,对此他也深感困惑。
在江滨路上值守信息亭的谢师傅也认为生意不好,难坚持,他认为应该增加一些经营项目,从而和书报亭区别开来。记者日前走访了市区五马街、飞霞北路、江滨路和民航路等路段看到,在开放时间,10个信息亭中有3个关着门。
营运商的期待
对此,林华智称,无人值守的信息亭由他们公司的员工定时开门和关闭,而有人值守的信息亭则直接由值守人员来开、关,时间相对比较自由。值守人员的职位一般提供给社区推荐的困难人员,几乎零租金而且还有补贴。但目前看来,一些值守人员觉得这个工作赚不了钱、浪费时间,所以有些人平时随意开关信息亭,甚至长期将信息亭关闭,这种情况在地段冷清的信息亭尤为常见。
目前,信息亭作为“街头保姆”的功能在不断完善。通过其中的信息设备终端,不仅可以缴纳水电费,现在还能缴纳手机话费、订车票等。而这些功能的推介工作主要靠亭子里的值守人员,但值守人员的“擅离职守”已严重影响了信息亭的正常使用。如果没有开,周身贴着广告以及顶端循环放着各类信息的信息亭,根据其用途几乎只能称作广告牌。
“今年,我们已经陆续培训并派出一批公司工作人员去将这些关掉的亭子重新开放。”林华智说,但这对于公司来讲又将是一笔不小的花费,他认为街头信息亭本身是一种服务社会的公益性设备,期待值守人员能够改变自身观念。倪曲/文王飚/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