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10日讯5月1日中午,温岭市坞根镇寺基村村民程东根打开燃气灶,只听“啪”的一声,一股蓝色的火焰蹿得老高。他用的是沼气,程东根说,他用沼气做饭已有两年多了。他家的沼气来自寺基村的畜禽养殖场,2005年,村里将全村所有生猪集中饲养,在养殖场建起台州最大的沼气池,年产沼气14.5万立方米。目前,寺基村沼气入户率已达50%,还有许多沼气用不完。
去年,温岭市被列为省新能源综合应用示范基地,而寺基村所在的坞根镇则是温岭新能源综合应用示范点,周围15公里区域便是温岭市东海塘新能源产业园区,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垃圾发电等各种能量在这里汇聚,形成温岭城乡一体化建设新的动力源。
“第一缕阳光”照亮百姓生活
温岭是我省最早享受到阳光的地方,新世纪的“第一缕阳光”给人们以无限遐想。如今,这“第一缕阳光”已照进百姓的日常生活。
温岭市坞根镇洋呈村,每家每户楼顶的太阳能热水器,让这个村看上去惹人眼球。“自从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我们天天有热水用,洗脸、洗澡、洗碗都不烧热水了,生活质量提高不少,还不用花钱。”村民童喜增一脸开心。
给村民带来实惠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就是这新能源综合应用示范工程。“洋呈村地处山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河,冬季相对城里要冷一些。”村支书林宗喜说,去年8月,村两委决定给每家安装一台太阳能热水器,受到村民普遍欢迎。
“经争取,全村340多台热水器,村民只需花一半钱,另一半由市和镇财政补贴。”林宗喜说,乡亲们很快筹集90多万元,不到一个月,全村都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用上太阳能热水器后,村民不耗电、不花钱,却享受到方便、舒适的生活。
“除了太阳能热水器,村里还在主要路段安装了风光互补路灯。”林宗喜指着村里一排排整齐的路灯介绍说,“这种风光互补路灯,阴雨天和夜间利用风能,无风晴朗白天利用太阳能,还配备储能蓄电池,任何情况下都能正常照明。”
洋呈村这种新生活其实才刚刚开始。随着坞根镇新能源开发旅游区江厦潮汐试验电站光电并网工程、坞根镇沼气发电示范工程、大岩头农家乐风光互补能源自给示范工程、全市部分中小学太阳能浅层地能热泵示范工程、坞根洋呈太阳能村、江厦新能源应用展示馆、坞根镇太阳能LED路灯工程等项目的相继建成,一个具有江南特色的新能源综合应用示范基地,很快将出现在东海之滨。
白色风车转出新动力
“五一”小长假,温岭天气晴好。位于东海塘围垦区内的东海塘风电场成了市民观光旅游的新去处。“风力发电很壮观,建议大家去看看。”不少市民看了风电场后,在互联网上发表观感、展示照片。
漫长的海岸线上,20台白色的巨型风力发电机一线排开,在阳光下美妙地融合在蓝天碧水之间。
东海塘风电场去年2月完成一期工程并投入运行。首批安装的20台风电机单机容量2兆瓦,是目前国内单机容量最大的风力发电机。据风电场主任徐鸿平介绍,每台风机风轮直径80米,风轮中心离地67米,风机叶片长度超过39米。近距离观看,这些风机都是庞然大物,显得格外壮观。
东海塘风电场投运发电以来,平均每天发电量保持在20万千瓦时,一年发电7000多万千瓦时,可供4万多户家庭用电。
温岭人投资风能发电的热情高涨。去年12月,温岭一家宾馆在山上建起了8台1.5千瓦风力发电机,基本解决宾馆的自身用电。早些时候,温岭农民王云华自制三台风力发电机,给自家里供电。
最近,温岭企业又研制出风光互补技术和产品,3年后,争取在所有渔船上推广使用风能、太阳能综合电源系统。东海塘风电二期工程也准备实施,不久将来,风能为温岭的新能源开发利用插上更强劲的翅膀。
去年9月,位于温岭市城南镇的35千伏垃圾焚烧发电厂正式发电并网,这标志着温岭城乡垃圾处理进入环保型、效益型新阶段。
目前投运的是一期工程,每天处理能力900吨,设计年发电量为6900万千瓦时。项目还预留二期工程,全部建成后日处理能力可达1300吨,温岭全市垃圾都实现无害化处理。
温岭市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这里四季丰富的光照、海风和潮汐等资源,给发展绿色能源提供先天条件。目前,温岭市已出台《创建新能源综合应用示范基地实施方案》,争取成为国家级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县,到2012年,新能源利用容量达400兆瓦,新能源消费比例占全部能源使用量的1.5%以上。
蓝色火苗点燃社会文明
对于普通村民来说,沼气工程最直观的好处是省钱。寺基村村民程东根算了一笔账:他们夫妻二人与孙子一起生活,以往每个月要用一瓶半液化气,现在使用沼气,一年能省下燃料费1620元。
其实,农村沼气的价值远不止这些。前年,寺基村在沼气池周围划出大片沼液对比试验田,试种两季水稻,亩产比普通粮田提高150公斤至200公斤。村民瞿仁文承包4.5亩土地,一年种两季玉米,套种一季土豆,平均每亩每季要用20公斤化肥,改用沼渣后,一年省下肥料钱1458元。
村党支部书记程良贵认为,沼气工程带给寺基村最大好处是无形的。有了沼气池,曾经让人头疼的猪粪猪尿被很好地处理,产出的沼气、沼液和沼渣都有了用处,当地的水变清了、村变美了,人变得更文明了……程良贵说:寺基村重新活起来了!”
温岭平均每天产生垃圾1000多吨,这大大超出当地垃圾填埋处理的能力。2006年,温岭市政府与温岭瀚洋资源电力公司签订BOT项目特许权协议,由瀚洋资源公司投资建设垃圾电厂,使用25年后无偿转让给市政府。
池头村位于温岭垃圾焚烧发电厂边上。村党支部书记叶良方告诉记者,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起来后,垃圾直接运进发电厂的密封储坑,比原先堆放在露天填埋场,臭味减轻了。池头村还承包了垃圾灰渣处理业务,垃圾灰渣通过水洗后,过滤出的沙土用于制作水泥砖,另有不少废金属可再循环利用,这给池头村带来一笔不错的收益。
温岭市工业经济局副局长江胜告诉记者,温岭在新能源开发利用方面多管齐下,强调新能源综合应用,坚持以推广应用促产业发展的原则,致力于新能源综合应用示范基地建设。
浙江日报 柳文岳 徐军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