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
关键词   范围 
杭州晴到少云 38~28℃ 全省
  首页 | 原创 | 浙江即时报 | 资讯通 | 高层 | 人事 | 浙江纵横 | 媒体广场 | 图片 | 专题 | 浙江概况 | 平安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
杭州工业:建设大平台 加快转型升级新突破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

  建设大项目

  增强工业增长的可持续性

  大项目建设是增强工业发展后劲的重要支撑。转型升级,离不开大项目的带动。

  案例:

  4月6日,东风杭汽举行重组搬迁协议签字仪式,并宣告“今年底,东风裕隆生产的第一辆‘纳智捷’牌轿车将下线,并形成批量生产能力,这也标志着杭州人的轿车梦将在今年实现!”

  眼下,在我市35平方公里的汽车产业园内,已有东风裕隆、青年汽车、吉奥汽车、众泰汽车四个整车企业、五个汽车项目落户。自2008年6月15日我市与东风公司、裕隆集团签订《关于东风杭汽改革重组战略合作协议》以来,东风杭汽的改革重组工作一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工厂建设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据了解,东风裕隆项目总投资34.5亿元,一期将建成年产12.5万辆乘用车、商用车整车及配套用发动机生产能力的生产线,其中乘用车整车12万辆、乘用车发动机12万台、商用车整车0.5万辆。

  东风裕隆汽车项目是杭州市发展汽车工业大项目的一个典型。今年以来,全市工业重点项目开局良好。2010年第一批市级重点技改项目共250项,计划总投资394.9亿元,其中万向电动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改项目、前进集团风电增速箱关键件项目的实施,将为工业转型升级做出积极贡献。

  按照“招大、引强、选优”的思路,我市着力引进和推进一批经济支撑力强、转型升级推动力大的大项目、好项目。

  与中石化合作建设生态石化城,力争实现千亿元的产业规模;与中粮集团合作,把杭州市作为其业务发展的重要基地,发展农产品加工、肉禽食品、包装、贸易、酒店地产等业务……杭州与国内外大企业合作的大项目纷至沓来。我市还与中国机械工业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西电集团等大企业大集团进行战略合作,加快推进重大合作项目早启动、早建设、早见效,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发展。鼓励企业以资产、品牌、技术、管理为纽带,通过联合、兼并、控股、参股等多种途径,建立原材料基地、能源基地、制造基地,优化产业布局。

  招商是工业发展的生命线。杭州发挥杭州环境、人才、市场、金融、政策等综合优势,重点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企500强,通过以民引外、以研引产、以股权换合作、以市场换技术等多种形式,努力在主攻工业大项目招商上有新突破。

  抢抓国家重大投资项目机遇,也是接轨大项目、承接大项目的一个途径。我市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进入航空航天、新能源和现代交通装备等领域,大力扶持相关大飞机、核电、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和高速铁路设备制造项目发展。如去年,西子联合控股公司成为中国大飞机首批供应商唯一入围民企,充分展现了杭州民营企业通过进军航空制造业大项目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实现企业发展新跨越的决心。此外,在地铁工程、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项目中,也频频出现杭州制造业企业的身影。

  根据杭州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在分析研究各项国家政策的基础上,我市将按照接替有序、滚动发展、优化结构的安排原则,排出一批总投资规模较大、技术含量高、产业带动作用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工业投资项目及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项目,分不同阶段分别建立项目库,做到项目竣工投产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前期开发一批、筛选储备一批,确保大项目对转型升级的有效牵动。

  培育大企业

  激发工业发展的微观活力

  大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中坚力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更是支撑工业经济的中流砥柱。杭州大企业大集团的群星闪亮,凸显了杭州这座经济强市的实力。

  案例:

  ——38家企业集团入围2009年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入围数连续第三年列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56家企业入围2009年全国最大1000强企业集团,数量居十五个副省级城市首位。

  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9年两大榜单中,杭州又一次站在了全国各大城市的前列。

  杭州“金榜题名”的远不止这些。在2009年全国工商联公布的2008年度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杭州市有81家企业入围,上榜企业数连续第七次蝉联全国城市第一;在2009全球华商企业500强名单中,杭州占20席,同时位居“2009华商500强摇篮城市”榜单三甲;在杭城举行的2009中国企业500强发布会上,“东道主”技惊四座,21家企业入选中国企业500强,26家企业入选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28家企业入选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入选数量均名列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大企业大集团是优化行业和企业组织结构、带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主导力量。通过多年的培育,企业经营体制、企业规模、自主品牌等方面不断提升,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和重点企业脱颖而出。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0116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10家、超10亿元的111家、超亿元的1446家。涌现了万向、西子电梯、娃哈哈、恒逸、中策橡胶、华东医药、杭萧钢构等一大批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的企业。中国名牌总数已有52个,中国驰名商标已达78件。

  经历金融危机洗礼,杭州大企业更认识到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加快了转型升级步伐。如杭汽轮抓好研发和销售两端,力促装备制造业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在去年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主营业务收入超200亿元,同比增长35.3%,今年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华东医药坚持自主创新,从用木桶发酵生产原料药,到如今拥有一整套全自动机械设备生产成品药,敢与国际知名药企叫板,去年实现销售额超百亿元,利税达12亿元。华东医药在产业链上实现了飞跃,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领航者”。

  我市培育大企业大集团不遗余力。出台了《杭州市培育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五年行动计划》,首次发布杭州三个百强榜,明确培育目标。落实重点扶持培育、企业上规模奖励、突出贡献奖励等政策措施,着力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明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打造杭州工业企业的“第一梯队”。支持大企业特别是行业龙头企业、优势骨干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兼并重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做大做强,使更多的企业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和民营企业500强行列。支持大企业大集团探索多样化上市途径和资本运作方式,推动更多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同时,在企业培育上坚持“抓大不放小”,着力构建合理的、梯队化的企业结构。成长型中小企业是推动杭州工业转型升级的生力军,是培育大企业大集团的潜力源。我市深入实施“瞪羚计划”,扶持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技术优势明显、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成长型中小企业,重点培育一批“亿元企业”和国内同行业“隐形冠军”。鼓励和支持成长型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大集团建立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开展供应、生产、销售、技术开发等各领域的合作,以主导产品为纽带,以产业链为基础,培育一批成长型中小企业集群。

  推进自主创新

  增强工业增长的内生动力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提高综合竞争力的中心环节。要全面推进技术、产品、品牌、管理和营销手段创新,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案例:

  4月24日在杭举行的全国人工听觉植入研讨会上,来自全国100多名听觉领域的顶尖专家汇聚一堂,研讨人工耳蜗技术发展趋势与临床应用。会上传出一个让人振奋的消息:在这个高科技领域,国外产品垄断、价格高昂的局面将被一举打破。有望率先实现人工耳蜗国产化的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就是落户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高新企业。

  自主创新,是打破垄断的必由之路。开发区积极推进高层次产学研合作项目,诺尔康联合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聋儿康复中心等,共同承担国内唯一的针对人工耳蜗国产化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企业汇集了国内外的华人技术精英,并成立了专家技术委员会。诺尔康研发的国产人工耳蜗已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同仁医院、“浙二”等大医院进行了60例临床试验,情况良好,顺利的话有望于今年底或明年初正式上市。这将打破国外产品在该领域的垄断,国产化的价格将仅为进口产品的一半,为更多的耳聋患者送去福音。

  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提升工程,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一大抓手。

  去年以来,我市技术创新取得新突破。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26家、市级60家。共有315个项目列入杭州市技术创新项目计划。新增信息化应用示范试点企业75家。去年全市企业新产品实现销售产值1567.05亿元,比上年增长18.8%,新产品产值率16.73%,比上年增加2.53个百分点。

  在3月18日我市召开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表彰会上,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万向集团有限公司、运达风力发电工程有限公司等技术创新的佼佼者受到隆重表彰。

  为推进技术创新,我市推动企业加强与名校大院的战略合作,大力引进跨国公司、央企大集团等的研发机构,加快集聚各类创新资源,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政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以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为契机,有效整合行业产学研各方资源,加大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前沿技术的联合攻坚力度,推进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带动区域产业技术升级。加快滨江科技城、钱江科技城、余杭创新基地、省科创基地和各类科技孵化器建设,充分发挥各类创新载体和公共服务平台的引导辐射作用。进一步确立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依托大企业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及重点实验室,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建设实验室、研发中心、技术联盟等创新组织,培育一批具有持续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创新型企业。

  案例:

  两只长得一样的苹果,哪只酸,哪只甜,用“光”一照就知道——这是聚光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推出的、应用在食品安全领域的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在高端在线分析仪器行业异军突起、独占鳌头的聚光科技,将企业未来目标定为“环境与安全检测的全行业解决方案供应商”,并在2009年雷厉风行,快速进军物联网产业。

  经过近年的快速发展,聚光科技在公司规模、研发实力和市场占有率等方面都已排名国内行业首位,成为中国分析仪器行业和环保监测仪器行业龙头企业。公司已被认定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

  创新离不开大投入。研发投入,正成为杭州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

  统计显示,一季度杭州规模以上工业科技活动平均经费支出增长25.17%。新产品生产也在加快,一季度同比增长43.5%,对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20.8%。今年一季度,杭州高新技术产业销售产值增长28.9%,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到23%。经历金融危机冲击后,杭州的高新技术产业后来居上,增势强劲。

  我市企业经过市场化改造,采取合资合作、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产学研结合等方式,逐步建立了具有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的技术体系。我市跻身“中国最具创新力城市50强”,创新环境、创新动力、创新绩效评价居省会城市首位。至去年底,杭州拥有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454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4家,占全省的1/3以上;省级技术中心132家,占全省的22%。累计培育认定研发中心473家,其中省级163家。拥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家,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1家。拥有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1家,实现了我省的零突破。已建立5家企业(中央)研究院。先后引进了17家海外研发机构,批准外商投资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企业156家。我市与浙江大学、中国美院等高校和国家级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进一步加强,共建科技创新载体累计达80家。孵化场地总面积突破100万平方米,在孵高新技术项目2086项。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浙江新闻-每日关注】杭州:领导干部出入私人会所将点名通报-浙江新闻

小伙遇车祸遭拦腰碾压
世界500强高级女白领被迫请假照顾双胞胎女儿
23天里1家法院受理31件危险驾驶案 9种醉驾要加刑
杭黄铁路工程获批 2018年坐火车一个半小时到黄山
浙江新增5例H7N9禽流感病例 杭州活禽交易全部暂停
行人擅闯机场快速路被撞后遭反复碾压 责任怎么判?
"单独"二孩准生证起码要7种证明 最快节后申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