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新修的公路平坦宽阔、新建的民居整齐明亮、片片良田郁郁葱葱……仅仅过了两年,经受了特大地震灾害的青川县大坝乡,在所有援建人员的努力帮助下,重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基础设施全面恢复
“当时我们到达大坝乡的时候,这里真可以说是一片狼藉,而现在嘛,光看基础生活设施,你肯定看不出这里曾经遭受过那么厉害的地震。”县援建指挥部负责人表示。
一所小学和一家卫生所,这是海盐援建大坝乡最初也是最重要的任务。如今,这两幢漂亮的现代化建筑都已成为大坝乡标志性建筑。其中,总投资1085万元、建筑面积2701平方米的大坝乡小学工程,在最近的评比中还荣获了青川县最高建筑工程奖——“青川杯”优质工程奖。
除了这两幢建筑,海盐援建人员还对当地其他基础生活设施尤其是饮水工程和交通设施给予了全面扶助。至去年底,场镇供水工程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有效解决了场镇范围内300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覆盖全乡3个村、受益人口1500余人的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完成建设并通过竣工验收。截至目前,7.5公里的通乡公路全面完成,12公里的通村公路也已基本完成。可以说,大坝乡人民的生活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业发展走上正轨
“如果不是你们海盐的援助,我们当地的农民可能现在还在种植传统农作物,全县农业也不可能这么快恢复到原来的经济水平。”大坝乡一名农业技术人员认为,在海盐对大坝的贡献中,在农业方面的帮助远大于基础生活设施上的援助。
记者从县援建指挥部了解到,其实从援建开始,海盐就坚持两措并举,一方面大力建设基础生活设施,另一方面按照青川县政府关于发展“一乡一品”特色产业要求和省援建指挥部的援助计划来开展工作。
县援建指挥部从浙江龙泉引进融菌种提供、技术指导、产品回收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食用菌生产专业合作社,在大坝乡建立了黑木耳生产示范基地。在服务生产基地建设的同时,注重对当地百姓的宣传发动和对各种植户的服务工作,编制印发了食用菌技术手册,专门组织举办了“产业带头人”培训班,切实加强对食用菌种植户的技术指导,确保丰产丰收。目前,食用菌产业项目的效益已开始显现,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主要渠道。
援建干部都是好样的
震后灾区建设的辛苦众所周知,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工作其难度可想而知。可是在灾后重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海盐的援建干部们同心协力、顽强拼搏、不懈奋战,迅速扛起了灾后重建的重任,谱写了一曲灾后重建的壮丽凯歌。
海盐的援建干部虽然不多,但个个都是好样的。他们中有的干部的父亲身患重病住了院,而自己却依然在为红砖等原材料紧缺四处奔波,顾不上回家探望,连父亲离世前也没能见上最后一面;有的在暴雨袭击使大坝变成多个孤岛时,冒着洪水、泥石流、塌方、滚石等危险,连夜徒步4个多小时进入大坝乡,在洪水中指挥抢修道路、安置群众。他们的毅力、勇气和决心鼓舞了灾区人民重建美丽家园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