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晚报5月12日讯现在,“公司+农户”的代养模式,逐渐成为我市肉鸭养殖的方式之一,不少农户对此也比较有兴趣,纷纷来电询问。近日,记者通过走访市场、咨询业内人士,通过他们对代养模式提了些建议,希望能给有相关想法的农户作一个创业提醒。乡村新事:公司农户携手当“鸭倌”
严红德是柯城区航埠镇严村村民,作为区里第一批参与代养模式的农户,自2009年开始,老严家的“鸭兵”队伍,现已发展到第9支了,场地规模超过2000平方米,饲养总数达到13.5万只。
“家禽公司出资配送鸭苗、饲料、防疫药物以及养殖技术,农户做鸭舍、场地的前期投入。对接成功后,农户开始精心饲养,一般为24―30天一个周期,鸭子就可以对外出售了,家禽公司回收后,按照料肉比和成活率两个标准,核算出每只鸭的利润,一起结算给农户。”老严说,这种模式的最大好处在于既保障了原材料的供应,又不用担心销售问题,比较符合自己的意愿,于是就放心干了。
据了解,公司农户齐当“鸭倌”,已成为不少农户创业致富的新门路。柯城区就有10多户农户参与进来,像航埠镇,一年出栏肉鸭150万只,农户净赚100多万元。对接思考:
投资风险仍需谨慎
但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也必须考虑风险的存在。提到养殖风险,在不少农户看来,最主要的还是“前期投资”和“疾病”两大问题。
根据公司和农户签订的合作协议,农户在引进鸭苗前,必须做好场地的建造,“按每平方米60―70元来计算,要建成一个像样的鸭舍,十五六万的投资是最基本的,这笔钱自然需要农户自己出资。钱从哪来,困扰了相当多的农户。”柯城区扶贫办的工作人员说,还有就是疾病问题,家禽饲养存在疾病风险,最常见的就是“禽流感”,“这也要求每个村最好只限一户,避免疾病的传播。”
此外,一位法律人士指出,由于农户与公司之间实力悬殊,不是完全平等的市场关系,很容易造成权责不对等、条约显失公平,利益倾斜等后果,这势必影响到两者“双赢”的预期效果。“所以农户投资前,需要三思而后行。”(记者方俊通讯员朱俊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