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前夕,马公援建指挥部的干部回家过年前,当地的村民用这种方式表达心中的谢意。
马公小学外貌
村居民房
遥远的四川省青川县,山清水秀。但2008年5月12日那场大地震,在它身上留下道道伤痕。2008年9月,13名衢州人紧急驰援青川县马公乡,在海拔1300多米的深山里,一扎就是两年。在“5·12”地震2周年到来之际,由市记协组织的采访团奔赴5000里外的马公乡,记录了——
马公小学:当地最现代化的学校
“哇!这么多书!”11岁的吴磊奔到书架前,两眼放光。4个学生鱼贯式穿门而入,挤到一人多高的书架前挑了自己喜欢的书,细细阅读起来。
这是马公小学的“爱心书屋”,是由衢州晚报、衢州市援建指挥部和浙江不老神食品有限公司联合捐赠的。房间里有几排书架,摆放了上千册图书。
53岁的朱校长告诉记者,这些书多是社会捐赠的,一部分是衢州晚报的爱心书,一部分是成都书店的。
不过目前,这个阅览室还没正式对孩子们开放。朱校长指指最上面一排书标签说:“今年开学后新买了书架,现正在给书做标签。”朱校长说,大约2周后就能对孩子们开放了。
12岁的张艳选了《红楼梦》,吴磊的眼前摊着《孙子兵法》。“我一直以为作文书最好看。”吴磊说,他的课外书,只有妈妈买的一本作文书,还是很早以前买的,一直就看这本书,现在才发现还有这么多好看的集子。
记者给孩子们带去的今年4月份的《衢州晚报》,也颇受欢迎。“我也要一张,我没看到过报纸!”2年级和6年级的学生接过报纸,来回翻着。
一楼敞亮的教室里,衢州援建指挥部两名工作人员在给孩子们上音乐课,吹奏笛子《一剪梅》。
这所占地1466平米的马公小学挺立在山腰的一块平地上,是地震后新建的。校门进去后是一排南孔文化图,显现与衢州的渊源。学校有17个孩子,两个年级。
马公小学是青川学校援建中,建设难度最大的学校。马公乡位于青川县最偏远的山区,马公乡的海拔在1300米以上,记者要搭乘排量4.0的越野车才能进山。
虽然大地震已过去近2年,但是随处可见阻隔路面的石块。尤其是石坝到马公的7公里山路,都是临时抢修的路。在接近马公的拐弯处,一边是万丈悬崖,一边是险峻山体,只容一辆车子通过,“当时第一批卫生医疗队的车子开到这里不敢开了,乡里的干部上去开。”司机告诉记者。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一车车沙石、砖块运进了山。负责工程项目的沈军记忆犹新:“一车钢筋,十多里山路,我们运一个星期才运到。”当地有个叫做马仔盖的地方,以险峻出名,一下雨,黄泥地成了泥浆,车子一轧上去就轮胎打滑,钢筋只能卸下来一趟趟地倒运。每到6月,马公就进入雨季,持续到深秋,所以只能抢在3月至5月施工。
“别看地上是2层楼房,底下还有一层。”沈军说,钢筋捆扎在一起,就像是整座房子种进了泥土里,这是抗7级地震的设计。马公小学自1953年办学来,有了面积最大、设施最好的现代化学校。
江山白菇:圆了一位农民的致富梦
何立海想当老板的念头,从来没有如此强烈过。
何立海是马公乡三台村一个山梁上的农民,25岁的他在山西挖了3年的铁矿。“还是种菇的好!”说这句话时,他刚从新疆打了几天散工回家。
2008年的那场大地震,震垮了何立海家的平房。那时他和妻子正在山西一个不知名的小铁矿讨生活。地震消息传来后,何立海回了三台村。“每天除了修整房子、饲养一二十只鸡,没事做。”有一天,他遇到了衢州援建马公乡的副指挥范叶和。何立海试探地问了句:“我在家里没事做,能不能帮我找点事干?”
“跟我学种菇!”没想到对方爽快地答应了。就这样,何立海跟着范叶和来到了邻近的桥楼镇。
桥楼镇上的一个园区内,4000多平米的空地上,整齐排列着200套板房。菇房的老板是江山塘源口乡的菇老板杨天喜。
“让我学菇,还每月给我发1000多元工资。”就这样,何立海看着师傅怎么给菇伴料、用锅炉杀菌、记温度、查湿度……老板还分给何立海三分自留地——2万袋的菇让他边学边种。“卖了有收成你拿走。”
今年1月底,在青川种植的白菇有收成了。一大早,何立海跟着范叶和还有乡干部,坐车到广元市跑市场,车上是500公斤的白菇和乡里饲养的土鸡。
令何立海始料不及的场面出现了。摊位前围满了当地的老百姓,纷纷抢着要买白菇,有的老百姓抓过塑料袋自己装菇,一边喊着“钱拿走”!指挥部的人员忙得连称秤都来不及,一把菇毛估着价格就卖了。
不到半小时,500公公斤白菇被抢购一空。一名当地经销商跑过来说,以后这个农贸市场的江山白菇直接由他来代理好了。
半年的学徒当下来,何立海不仅拿到了7000多元的工资,也学会了种菇。2万袋菇,何立海赚到了2万多元的利润。
“江山白菇在江山一年种植3亿袋,产值15亿,利润9亿。”曾在江山农业局任职的范叶和对于白菇的分析透彻。白菇喜凉,每年9月后方能种植,但马公的海拔高,气温低,而且低温天气比较均匀,甚至比衢州还适宜白菇种植。
白菇鲜嫩、水灵、不上火,是四川火锅的不二食材,市场潜力极大。“今年我要增加到10万袋。”何立海把去年赚的钱都投入了今年的菇中。今年9月,他打算把弟弟也带到桥楼去,跟着他一起学种菇。何立海想种菇当老板的愿望更强烈了。
村居楼房:衢州人在青山绿水间的杰作
在马公的青山绿水间,掩映着一幢幢的小楼房。雪白的墙面,枣红色的立柱,青绿色的瓦片……这些统一外观的住房,使震后的马公比以前更加美丽。
青川县马公乡由于处在地震带上,房子损毁得比较严重。全乡263户人家的1325间房子垮塌。
衢州援建指挥部人员发现,虽然房子东倒西歪,不过它很少整面压下来。“当地修房子采用的是穿斗式,横梁跟立柱是用木头穿在一起的,然后用木针钉上。”沈军说,这种木头搭建的房子,很稳固,哪怕地震垮了,梁椽间也有缝隙,不易伤人,对于地震很受用。于是,指挥部人员就在房子结构上动起了脑筋。
“2009年快过年吧,我找到了我市一家有名气的设计院,把灾区的情况跟他们说了,请他们设计适合灾区居住的房子。”这家巨化建筑设计院二话不说,抽调了几名专业人员设计房子,且分文未取。就这样,3套户型100多张图纸出炉了,有2层的小洋楼,也有一层的平房。房子的结构沿用当地的穿斗式,不过在细节上加入了木雕栏、小青瓦……
到了马公,100多张图纸被村民们都抢走了。为乡政府做饭的王师傅住在三台村的一个山背上,原本的房子在地震中垮了。在施工过程中,就参照了衢州为他设计的图纸。“以前房子的墙我们用石头和泥巴和的,不牢靠。现在我们改用了红砖。”
50多岁的村民张国文,提起自家的房子,嘴巴就笑开了,“谢谢衢州指挥部的人员,来帮我修房子哩。”张家的屋面前浇上了水泥地,还竖起了木栅栏,围起一个大大的院落,院落里种着树,墙面刷得雪白,整齐又漂亮。1月18日,张国文的儿子成亲那天,特意把指挥部的人员请去喝酒。
而张国文所在的三台村,也是当地的整治示范村。衢州援建指挥部专程邀请了衢州规划设计院专家实地踏勘,统一规划设计、统一队伍施工,确保风格不走样,使山区的房子分外美。当地乡政府投入了近80万,修葺好防洪堤,在全乡修建了38个供水点,三台村村民们喝上了自来水。(记者傅云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