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永康5月12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陈洪标)“因为下山建不起房子,搬了20年,一直没搬成,今天终于搬下山了。”5月12日, 79岁的村民丁岩江和儿子丁金洪有新家了,住进了村里为他们免费安置的“二手房”。
丁家父子的新家,是一幢3间、占地大约90平方米的二层楼,虽说是旧房,但经过村里简单的装修,房子已焕然一新:外墙用沙灰粉刷,房间用石灰粉白,房间装了塑料扣板吊顶,后房角落里还建了一个卫生间。水电齐全,家门口就有城乡公交车,到城里很方便。
永康市方岩镇长坑村委会主任俞良佐说,大概在20多年前,村里就让丁家下山,到宅江脚自然村批基造房,但他家因为没有能力建房而放弃了。
丁家父子的新家,贴着红对联:“下山全靠市政府,归屋恰逢紫微星”。大门和后门贴上了红斗方,写着“党恩浩荡”、“快乐祥和”。
原来丁家一直住在海拔600米高的山上——亚麻后自然村,20天前,得知村里要为他们父子的房子装修一下,就让儿子丁金洪下山帮忙干一些活。
这房子原来的主人卢明亮,正在丁家帮忙,站在灶前煎鱼。
他告诉记者,这是他和兄弟两户人家的,各自只有45平方米,按照政策每户3人以下,建筑面积是100平方米。今年村里给他们兄弟两户人家批了新宅基地,补足了面积。当时,按照规定,村里要让他们把这旧房子拆了,把旧宅基地收回去。后来,村里考虑到给从山上搬下来的人家安置,就没让拆,给了三四千元,把房子从他们手里买回去。现在给丁家住,这样总比拆掉要合算,解决了丁家的大问题。
“这么好的办法是怎么想出来的?”丁岩江抑制不住激动,问来帮他搬家的永康市农办副主任应庆昂。
应庆昂告诉老丁,这个“二手房”安置的新办法,“是专门给您家制定的”。
“党的政策这么好……”在丁岩江的感叹中,兼着市农房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的应庆昂告诉记者,一开始碰到像老丁这样的农户,如果按照下山脱贫政策,每个人给予1.5万元的补助,但还是没法解决他们建新房的资金。与此同时,在农村旧房改造中,碰到了像卢明亮所说的问题:人均住房面积不到20平方米的住房困难户,在有了经济条件,批了宅基地建新房后,留下的旧房怎么办?并不是很旧的房子,拆了又太可惜也太浪费了。
“这两个问题放一起考虑,结果不但两个问题都解决了,而且还节省了宅基地和建房资金。”应庆昂说,在亚麻后自然村,要从山上搬下来的一共有13户人家,其中5户,是选择了下山自建新房,像丁家这样8户,是选择了“二手房”免费安置。这样发给他们的下山脱贫补助就可以用来做其他事,早日走上致富道路。他表示这个新办法今后还用于其他地方。
据了解,农村房屋改造工作正在永康各乡镇有序铺开。目前,除了以上这两种办法外,还有结合村庄整治的旧房改造模式、单门独户改为多层套房模式等4种不同的办法,按照不同的实际情况分别对待。
据悉,农村“二手房”拆迁安置模式在全国是首创,已成为下山脱贫工作的新经验、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