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群妹(右一)和家人在一起。程昌富 摄
浙江日报5月13日讯 一天内,丈夫、哥哥、弟媳、小叔、嫂子的妹妹和妹夫,不幸葬身于井中;4岁的丁建军、12岁的丁茂泰没了爸爸,4个月大的丁龙涛没了妈妈……
9年来,在广州农村养鸭的缙云妇女丁群妹,一面抚育3个孩子、照顾双亲,一面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还清13万元的债务。丁群妹,让我们懂得了什么叫坚强。
5月6日,记者来到缙云县舒洪镇昆坑村,发现丁家极其简陋,没有彩电,没有冰箱,床上只有几件换洗衣服。刚从广州回来的丁群妹心情不错,笑着对记者说:“最困难的日子过去了!”
不让别人看不起
2001年4月的一天,广州白云区农村一个鸭棚里,住着一群缙云养鸭人。早晨,丁群妹的丈夫发现井水抽不上来,便下井检查。回忆当时情景,丁群妹泪流满面:“我丈夫一直没有上来,嫂子的妹妹、妹夫和弟媳着急了,先后下井寻人,结果都没上来。”
丁群妹的哥哥最后下井捞人。“哥哥在井下摸了一圈,说找不到人,我嫂子让他再找一下,哥哥说头很难受,等我们把缆绳扔下去,哥哥已经不行了……”
一天时间,丁家6口人因井下甲烷严重超标,不幸葬身井下。
料理完亲人后事,上门讨债的人来了,丁群妹觉得天仿佛要塌下来。但她坚强地说:“尽管我是个女流之辈,但请你们相信,亲人欠下的债,我不会不认的,我也不会离开广州,只要我活着,一定要还清债务。”
当时,丁家有5个鸭棚,几万只鸭苗,向亲戚朋友借了几万元钱,还欠饲料老板13万元。鸭子未能出笼,不能卖钱不说,还每天张嘴等着吃。
当时,广州市市长了解到丁家困难后表示,如不想留在广州,可带3个孩子回浙江,市里帮助负担债务。
当夜,丁群妹在鸭棚里彻夜难眠。市长的话温暖着她,可她觉得,做人要讲诚信,既然答应别人不走,就应当靠自己养鸭还债,不能让别人看不起。
每天早晨4时起床,挨个鸭棚捡蛋,拉到收购站卖,钱一到手,马上到饲料场换饲料,喂鸭子……9年来,她没舒服地睡过一晚。
2003年,被偷走一批即将上市的鸭子;2008年南方大雪,3万多斤鱼又被冻死……生活的苦难,没有击垮丁群妹。
不欠别人一分钱
2001年底,外甥丁龙涛刚满周岁,便发生了一次意外。“那天,我出去卖蛋,一会工夫,涛儿不见了。我刚回家,听到妈妈在找涛儿,便扔下摩托车,一个一个鱼塘找,看到有个鱼塘里在冒泡泡,我想也没想就跳下去,转身才看到,涛儿爬在塘岸边的草丛里……”
一次,涛儿夜里发高烧。一时找不到医院,涛儿难受得直哭,丁群妹抱着涛儿一起哭。
9年来,80多岁的公公婆婆,一个残疾,一个痴呆,丁群妹每月省吃俭用,总要寄点钱和物回家,每年过年,还给两老买套新衣服。
去年年底,42岁的丁群妹卖掉最后一批鸭子,拿着8000元找到债主谭老板。谭老板见到一脸倦容的丁群妹大老远找上门来还钱,非常感动。丁群妹说:“我不能欠别人一分钱,您这笔债是丁家的最后一笔债,现在还清了,总算放心了。”
要再去广州创业
还清债务,丁群妹大病了一场。今年3月,她接到缙云县盘溪中学王秀敏老师来电,说在她班里学习的丁建军常生病,希望家长能关心一下,丁群妹决定回到昆坑村,专心照顾孩子们。
带着无限感慨,挑着两饲料袋的全部“家当”,丁群妹回家了。
王秀敏老师知道丁群妹的感人故事后,就在盘溪中学为其找到一份洗菜端盘的工作。尽管每月只有1000多元工资,但丁群妹说:“看到孩子们安心读书,自己苦点累点,没什么。”
丁建军和丁龙涛仿佛也长大了,他们对记者说:“妈妈为了我们吃了许多苦,我们长大后一定会努力,不再让她受累受苦。”
不过,丁群妹仍惦记着广州,那里既是伤心地,也是丁家的创业地。她说,在广州创业成功是6位逝去亲人的共同愿望,等孩子长大以后,她要带着孩子去重新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