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关键词   范围 
杭州晴到少云 38~28℃ 全省
  首页 | 原创 | 浙江即时报 | 资讯通 | 高层 | 人事 | 浙江纵横 | 媒体广场 | 图片 | 专题 | 浙江概况 | 平安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嘉兴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梧桐树现象”:人才引力缔造城市创新魅力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浙江在线05月13日讯

    □现象概述

  一个科研资源匮乏的城市如何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

  一个高校凤毛麟角的地级市缘何成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

  一个背靠上海和杭州,毗邻苏州和宁波的城市,如何提高人才引力打造省级区域创新副中心?

  嘉兴的做法是:栽一棵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梧桐是树中之王,能知时知令。作为百鸟之王的凤凰身怀宇宙,非梧桐不栖。经过8年的孜孜探求,嘉兴打造了一座城——嘉兴科技城,构建了一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科技创新网络,走出了一条以市场手段促进研发和成果孵化,进而提升产业能级和转型升级、抢占高新技术产业高地的道路。

  2002年以来,原本科研资源匮乏、高校凤毛麟角的嘉兴,以功不必在我、发展立足长远的气魄,全力提升城市创新要素吸引力。短短几年间,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中科院嘉兴应用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国际技术转移中国(嘉兴)中心、同济大学浙江学院等国内顶尖科研院校相继落户嘉兴,并成功探索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院(校)合作、院地合作等科研新机制。

  早些年,嘉兴每年考出去的大学生人数总是多于毕业回流的大学生;近几年,这一现象反转了,净流入的数量大幅递增,2009年引进人才数量为26869人,是2004年的3倍。

  □新闻助读

  栽一棵枝繁叶茂的梧桐树

  提升一座城市的人才磁场效应

  “嘉兴的厂房每平方米月租金不到10元,而上海的厂房每平方米月租金是嘉兴的9倍左右,在嘉兴创业成本比上海低多了。”今年4月,一场“上海海外留学创业创新人才嘉兴行”活动,让留美博士文军决定把嘉兴作为他回国创业的首选地。

  “截至目前,已有115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向办公室申报了项目,涉及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昨天,嘉兴市“创新嘉兴·精英引领计划”专项办公室相关人士介绍,自2009年12月我市出台《关于加强创业创新人才队伍和创新团队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创新嘉兴·精英引领计划”实施办法》等政策以来,已有600多批次的海内外高层人才通过申报平台、信函以及交流洽谈等方式前来联系接洽,其中有160多人次前来嘉兴实地踏看。

  四海人才青睐嘉兴,凸显一座城市的活力和魅力。然而,5年前,谈起嘉兴的人才工作,人们喜欢用一个对外贸易上的专业术语来概括:“逆差明显”,出去的多,进来的少。也因为如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市每万人人才拥有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积极营造广纳群贤、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优越环境和良好氛围”写进了嘉兴市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带着企业主动出击广揽人才,从接轨上海和接轨北京的系列活动中,从武汉、成都等全国各地的人才招聘会上,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与全国各地高校、科研院所展开紧密的科技、人才合作。

  “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嘉兴深知人才的集聚将对人才的流入形成强大的磁力。2003年,嘉兴以“勒紧裤腰带也要投资引进大院名校”的气概和胆识,在财政压力很大的情况下,硬是停建缓建一批办公大楼等设施,在市区东南方的黄金地段,划出3.64平方公里土地,投资几十亿元建国内一流的创新平台嘉兴科技城,以此抱团引进大院名校,从深层次提升嘉兴的科技创新能力。

  如今的嘉兴科技城,清华和中科院“两龙”竞发,国内外大院名校竞相涌入,乌克兰国家科学院也与嘉兴市签约共建创新载体。短短6年间,嘉兴全市共引进近70家国内外一流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国内外大企业,联合共建科技创新载体近90家。创新“发动机”遍布城市的角落:城市东部,以嘉兴科技城为平台,形成了以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中科院嘉兴中心为核心的“双核六园”格局;城市西部,形成了以浙江(嘉兴)科技孵化城为核心的“一心八园”格局。目前,全市基本形成了以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为主体,市、县两级科技孵化器和创业服务中心为补充,各类科技园、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等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各类创新平台如同枝繁叶茂的梧桐树,为各类人才创业创新营造了良好的创业环境,引来了“金凤凰”栖息。目前,仅嘉兴科技城内就集聚了125名博士,165名硕士,136名高级职称专家,8名兼职的两院院士。与此同时,高端人才不断涌入嘉兴,博士集群效益日益呈现,仅2009年,嘉兴就引进博士228名。

  栽一棵四季常青的梧桐树

  建一座涵养城市智慧的“智库”

  如何确保“梧桐树”成为“常青树”,让凤凰在嘉兴安营扎寨,一直是嘉兴各级领导思考的问题。人才引进有许多形式,全职引进比“候鸟式”引进更能让人才全身心在嘉兴投入工作,但嘉兴凭借什么吸引人家“拖家带口”地过来,没有后顾之忧?

  高校是容纳高科技人才的重要舞台,但它是嘉兴的一块短板。直到2000年,浙江经专和嘉兴高专合并创办第一所本科院校——嘉兴学院,这才实现嘉兴有史以来本科教育零的突破。与此同时,以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的职业教育也不断做大做强做优嘉兴板块。这些年,招商引资走在全省前列的嘉兴,开始把引进和共建高校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嘉兴人深刻地认识到:“大学是现代城市发展重要的组成部分,就像剑桥大学之于剑桥、北京大学之于北京,一所大学往往伴随着自身的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城市和一个区域成功发迹的重要支柱。”

  2010年1月,浙江传媒学院与桐乡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合作举办浙江传媒学院桐乡校区的协议。至此,5所沪杭高校相继落户嘉兴。此前,嘉兴已吸引上海杉达学院光彪学院落户嘉善、上海交大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落户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同济大学浙江学院落户南湖区、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落户海宁。

  高校资源的引进,如同为嘉兴栽下一棵四季常青的梧桐树,让金凤凰纷纷前来栖居。他们除了带来技术外,还为嘉兴的人才引进开辟了新路,让嘉兴引进人才的层次有了质的飞跃。一位民企老板说,最明显的感受就是在嘉兴的专家多了,而且涵盖的领域非常全,信息、材料、生物等等,哪方面有问题都能在嘉兴找到相关专家咨询。嘉兴市人事局1月28日出炉的2009年人才工作报告显示,去年我市引进人才的总量以及质量较往年都有大幅度提升,当年引进人才数量为26869人,是2004年的3倍;其中高端人才14498人,是2004年的2倍多。  

  栽一棵金凤展翅的梧桐树

  打造一座南湖之畔的“硅谷”

  中科院嘉兴中心应用化学分中心主任常东亮博士曾留学瑞士。2005年,他和他的中心带着8项科研成果从广州来到嘉兴,这些科研成果很快进入产业化。1年后,又有8项以上成果在嘉兴问世。紧接着,分中心通过技术入股与嘉兴本地企业合作成立了一家新的高科技企业,并收购了嘉兴一家小型化工厂建立试验基地。

  听闻此事以后,中科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分中心副主任洪挺坐不住了。他对皮革科研有最新成果,准备结合嘉兴皮革产业的特点加快发展。于是,他一边注册新公司,一边盯着嘉兴市科技局询问如何联系企业,千方百计想研发,千方百计要转化。

  一座有活力的城市,是能激起人们创业和创新冲动的城市。对于常东亮们而言,嘉兴正是这样一座能助力他们展翅高飞、实现梦想的城市。

  嘉兴决策层早就意识到,人才的活力取决于机制和环境,人才对环境敏感度超于常人,为此必须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环境,构筑以吸引、培养、使用为内容的政策体系。2009年,嘉兴将以往以学历论人才的观念改为以贡献论人才,制定了引进领军人才和建设创新团队的办法,采取个人所得税减免、购房地方税收返还等更具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加大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力度。

  嘉兴还着力在引进大院名校的运行机制上创新,构建多元结构,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形成“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合作之势:企校共建形式,如浙江华友钴镍材料有限公司与中南大学共建钴镍材联合研究基地;院院合作形式,如嘉兴市农科院与中科院遗传所共建农作物高新技术育种中心;市、县联动形式,如嘉兴市与南湖、嘉善、平湖联合引进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城院共建模式,如嘉兴科技城与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共建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中科院所属各个分所的机制各不相同,有政府与研究所共建的,有科技城与中心共建高科技公司的;互动形式,如浙江新阳服饰有限公司在西安某高校建立针织科技研究所;平台、实体、项目产业化运作模式,鼓励科技人员投资入股,如创办嘉兴中科亚美合金技术公司等,一批高科技公司依靠嘉兴这棵郁郁葱葱的梧桐树,吸引了海内外高科技创业人才,他们留在嘉兴,与当年嘉兴农民企业家创业“走过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等“老四千精神”一样,“千方百计搞研发、千方百计出成果、千方百计想转化、千方百计引人才”,他们的企业在嘉兴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专家点评

  嘉兴是科研体制创新的试验场

  ——专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

  嘉兴在科技人才引进过程中,以市场衡量人才,以市场需求决定科研项目,这改变了科研人员的传统思维。中科院落户嘉兴短短几年间,中科院嘉兴中心已成为科研体制创新的试验场,其对科研人员的评价标准不是看每年发表多少论文、获得多少项国家奖,而是看他们为当地企业做了什么、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做了什么。这就决定了科研人员再也不能闭门搞科研,而必须主动对接市场,按照企业的需求进行科研创新。

  嘉兴在促进科技发展方面的工作很扎实,不仅经费到位,而且政策推动,营造了良好的科技发展氛围。经过数年建设发展,中科院嘉兴中心的平台规模、研发力量、成果转化项目数量及经济效益等均居全国领先地位。

  希望以中科院嘉兴中心为代表的嘉兴创新技术平台进一步完善软件建设,通过建立起完善的服务体系和管理制度,成为衔接科学前沿成果和企业之间的重要纽带及通道,源源不断地把最新的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让成果产业化进程中一级级碰到的问题成为新的研发方向。嘉兴日报 记者 应丽斋 陈健 通讯员 顾志刚 虞锡君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浙江新闻-每日关注】杭州:领导干部出入私人会所将点名通报-浙江新闻

小伙遇车祸遭拦腰碾压
世界500强高级女白领被迫请假照顾双胞胎女儿
23天里1家法院受理31件危险驾驶案 9种醉驾要加刑
杭黄铁路工程获批 2018年坐火车一个半小时到黄山
浙江新增5例H7N9禽流感病例 杭州活禽交易全部暂停
行人擅闯机场快速路被撞后遭反复碾压 责任怎么判?
"单独"二孩准生证起码要7种证明 最快节后申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