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14日讯读者张英(化名)昨日向本报报料,她最近经人介绍,知道了一个赚钱的好门路,而且绝对无风险。
根据某中间人的指示,张英只要将自己在某国有银行的30万现金取出,存进指定的某城商行网点,同时还要指明该笔存款是记在某信贷员名头,就可获得一笔额外贴息。朋友对她这个现金大搬家的行为表示不解,但张英自己肚里有一本账:“反正存哪里都是存钱,从国有银行到那家城市商业银行,我可以多拿2.2%的利息,一年可以多6000多元的利息。”
张英碰到的这件事情,实际上是很多银行在揽存大战中运用得比较多的手法——贴息揽存。在央行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背景下,“揽存”成了不少银行打破头、削尖脑袋都要解决的问题。而在银行业界信贷部门有一种拉存款的方式,就是贴息,这已经是银行业一个不能说的公开秘密。
4.45%利息收益直追理财产品
张英是通过她的邻居知道有这样的好事的,而她的邻居则是跟一家名头为“某某投资公司”直接联系的。
“这个事情一般人也不知道,都是通过熟人介绍的,而且资金量要求也比较大。”张英说。
每日商报记者拨通了该投资公司工作人员的电话,就说自己是某某介绍的,自己手头上有钱。
“你们拉存款,有金额要求吗?”记者问。
“有的,十万以上。”对方说。
“噢,那我钱准备好了,怎么操作?”记者装出很急切的样子。
“这样,你准备好钱之后,给我发短信,确定金额。大约一周之内,我安排好之后,会把要存钱的银行名字、网点,还有信贷员的工号告诉你,你直接到网点把钱存一下,然后跟柜面说,这笔钱要记在某信贷员名下,算他任务就行了。存完钱之后,你拿存单或小票去复印一份,然后在空白处写上承诺一年内不提前支取的字样,并签上你的姓名和日期,把这个复印件交给我就行了。”
“你介绍的银行都是什么银行啊?”记者问。
对方列举了几家银行,记者一听,基本都是一些刚来杭州不久的城市商业银行,或者是一些规模较小的股份制银行,大部分都比较“非主流”。
“那你贴息怎么给我呢?”记者问。
“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现金支付,存款那天我和你一起去,你把存单复印件给我,我直接把贴息给你。另外一种方式是转账,你告诉我卡号,我转进去,然后再约个地方你把复印件给我就行了。”
记者算了一下,目前在市面上,一年期的理财产品,保本型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3%-4%,而且部分产品在申购条款中注明,保本不保收益,也就是说,有可能收益为零,或者只支付活期存款收益或一年期定期存款收益。相比之下,参加“贴息揽存”,那就太划算了,本金是绝对保险的,收益是保证的,4.45%,另外,有2.2%的收益是可以提前支取。从投资的角度,绝对是“优质产品”。
2.2%的贴息从哪里来
记者很好奇,这2.2%的贴息从何而来,难不成信贷员为了完成存款任务自掏腰包,或者银行有专门一笔“活动公关费”?
一位在某股份制银行工作多年,并深谙此道的工作人员Z向记者道出了其中的奥妙。
“银行的信贷部门信贷员手上是有贷款的权力的,同时也有拉存款的任务,所以很多信贷员就将自己的双重职责结合在一起,把两方面的任务都完成了。”Z说。
一般信贷员拉存款的套路是这样的:
某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因为现在信贷政策紧缩,所以银行对房贷审批都非常严格,而企业为了能拿到贷款,可以答应银行很多附加条件。
“比如说贷款利息增加,按照规定,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是5.31%,银行会要求利率上浮2.0%以上,也就是企业实际上支付7.31%的利率。”
不过这多出来的两个多点的利息并不是直接给银行。
“信贷员会授意贷款企业,要给银行拉多少钱存款。多出来的那两个点利息就是用于拉存款的贴息。”Z说。
于是,贷款企业就会找中介公司,也就是上文提到的投资公司,组织一批存款存进该银行,算在这位信贷员的名头。多付的2个点利息则直接交由中介支付给存款的储户,中介公司则根据拉存款的多少,从贷款企业那里获取一点佣金。
“这些中介手头上有一批人就是专门周旋于各家银行存款获得贴息的。资金量在几十万到几千万不等。而且他们之间都有一种默契,即绝对不会提前支取。因为如果提前支取,你到时候还要把贴息再吐出来,钱财损失不说,还得罪了中介公司,以后中介公司就不带你玩了。”Z说。
可以看出,整个过程中,银行并没有经手那额外的2.2%的利息,它只是将手中的贷款作为一个筹码,指挥有求于银行的贷款企业买单,通过中介帮银行拉到存款。
贴息揽存背后是什么
银行为何要花如此代价,绕着弯为本单位拉来存款,究其原因只有三个字——“存贷比”。
存贷比,即银行贷款总额/存款总额,从银行盈利的角度讲,存贷比越高越好,因为存款是要付息的,即所谓的资金成本,如果一家银行的存款很多,贷款很少,就意味着它成本高,而收入少,银行的盈利能力就较差。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因此它就会设法提高存贷比例。
不过正如硬币的两面。从银行抵抗风险的角度讲,存贷比例不宜过高,因为银行还要应付广大客户日常现金支取和日常结算,在就需要银行留有一定的库存现金存款准备金,如存贷比过高,这部分资金就会不足,会导致银行的支付危机,如支付危机扩散,有可能导致金融危机,对地区或国家经济的危害极大。银行因支付危机而倒闭(当然,目前我国还未发生此种情况,国外银行这种情况很普遍),会损害存款人的利益。所以银行存贷比例不是越高越好,应该有个度,央行为防止银行过度扩张,目前规定商业银行最高的存贷比例为75%。
而目前国内很多商业银行都接近甚至超过75%的高压线,比如说深发展年报显示,截至2009年年底,该行存贷比高达79.148%,已超过存贷比75%的监管线,另外,如兴业银行为78%。
据了解,银监会要求,在今年6月底前,必须把存贷比拉回到75%。所以,目前银行之间的揽存大战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
为了降低存贷比,银行也想尽办法,甚至存款变身理财产品博高息,清明节期间,某银行就针对大额资金推出过期限5天的理财产品,起点资金分别为20万元、100万元和500万元,预期年化收益率分别为2.2%、2.5%和3%,收益率比活期存款利率高出不少。另一家银行则推出一款理财产品,只要存入一定数额的定期存款,即可取得相应克数的黄金来替代定期存款利息。
有些银行为了稳住大的存款用户,给大客户存款红包,而且金额还相当可观。据说存一亿,直接给10万红包做报答。
记者认识一家银行个经部的理财经理,他在推销其理财产品的同时,也顺带要拉存款:“每年都有存款任务,今年就更重了,现在只要有大存款客户进来,只要金额足够大,利息可以谈,肯定比2.25%要高。”
另外,记者从某些银行的信用卡中心了解到,对于部分含金量很高的银行卡(比如说可以免费打高尔夫之类的卡),办卡条件就是存50万到银行,并且3个月不能取出。
银监会明令禁止银行高息揽存
为什么说贴息揽存是银行业界一个不能说的秘密,为什么很多银行业内人士一提到这个话题就讳莫如深,记者从中国银监会官网上找到了答案。
在银监会《关于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努力提升综合竞争力,避免理财业务的不公平竞争。商业银行应大力提高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能力,以富有特色的产品(计划)、个性化服务和差别化营销,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杜绝利用搭配销售和捆绑销售进行高息揽存等不公平竞争。 ”
因此,对于银行来说,这个不能说的秘密明显是违反有关条例的。
不过,对于普通储户来说,收益是第一位的,因此很多手头有资金的客户对这种存款并不感冒,毕竟,对他们来说,摆在眼前的实惠是最主要的。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已经有骗子打起了贴息揽存的主意,以“高息”为名头骗钱。
广州一伙骗子通过谎称银行可以办理年息为18%的高息存款,诈骗4名受害人共计人民币近1600万元。
柳州市一家银行的出纳员虚构高息揽存的事实,将客户巨款存入自己在另一家银行的个人账户却给客户出具了所供职银行的解款单。东窗事发后这名出纳被判刑入狱,而银行被法院判决返还客户存款。每日商报 记者 洪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