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报宁波5月15日电 找份工作,挣钱还债,对东阳水口村年近六旬的肢残人包加弟来说,是件难事。为了给老婆治病,包加弟没少借钱。
年初,包加弟找到了工作,实现了自食其力,而且还了不少欠债。 “我最感激的就是我的老板葛章友,是他帮助我走出了困境。”5月14日,包加弟见到记者时,很动情地说。
包加弟口中的葛章友,是东阳市南马镇水口渔庄的创办人。在这家渔庄实现就业的残疾人,包括包加弟在内一共有16人。5月14日,水口渔庄被省残联授予省级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
葛章友的出名不仅仅在于农庄越办越好,更在于他真心对待残疾人的那份爱心。残疾人的苦,葛章友说自己是深有体会。他的两个堂弟、姐姐和姐夫都是残疾人,这么多年来,看着他们过着艰辛的生活,心里很不是滋味,逢年过节给点钱,只能是杯水车薪。“要是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什么问题都解决了。”肢残的堂弟葛章弟有一次对堂哥这样说。
帮残疾人找份合适的工作,成了葛章友一直以来的愿望。2006年9月,葛章友创建了名为“水口渔庄”的农家乐,随着规模的日益扩大,需要招聘工作人员,他首先想到的是葛章弟。
葛章弟是先天性肢残,外出打工没人要,做农活又不方便,所以家庭经济一直很困难。“如今,我是旱涝保收,每个月1500元的工资,去年底还有1万元的奖金,已经奔小康了。”葛章弟说,这份工作让他很自豪。
在渔庄,像葛章弟这样的残疾人共有16位,他们都是正式职工,绝大多数是后来慕名上门的。
在水口渔庄,有一道爱的风景为人所津津乐道。那就是残疾人马龙兴天天带着残疾老婆一起来“上班”。去年初,这位身高不足1.5米、有视力障碍的残疾人找到了葛章友,毛遂自荐,葛章友二话不说,就录用了他。
马龙兴上班后,又遇到麻烦事。让又聋又瞎的老婆在家里,他不放心,于是找到渔庄的负责人,请求带着老婆一起上班。现在马龙兴每天带着老婆在家里和渔庄之间来来回回,感觉“很知足了”。他负责种植果树、管理果园的工作,干得很认真,经常自觉加班加点。“去年春节,我家添了新彩电,儿女都说,老爸真能干,我听了心里甭提多高兴了!”马龙兴说,是当地政府和葛章友让他感到做人的尊严。
包其良在外地工地上打工时,被钢筋压断了双腿。从此,他家的生活陷入了困难。老婆患有高血压,不能干重活,一年到头最多只有两三千元收入。受伤后,包其良在床上整整躺了3年,动了多次手术。2008年,他外出时,又被车撞断脊梁骨。为此,他们家做了6年的低保户,直到他来到渔庄成了一名清洁工,每月能拿到1000元,才摘去低保的“帽子”。
曾经有人问葛章友,你招那些残疾员工,难道不怕影响农庄的生意?可葛章友觉得,让这些残疾人从事洗碗、喂鸡、除草这些力所能及的活,不仅仅是给他们一份工作,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能重新融入这个社会。“两年多来,我们渔庄的残疾员工越来越多,生意也越来越好。”员工周挺春说,不少来渔庄休闲和就餐的客人,看到残疾员工后,都直夸葛老板有爱心。
一个渔庄毕竟安排不下周边所有的残疾人,随着登门求职的残疾人越来越多,葛章友考虑,发挥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请他们帮渔庄养鸡、养鸭和种菜,由渔庄承包收购,实现互利共赢。
“收购残疾人种养户的产品,按合同协议价,如果市场价超过协议价,按市价,对残疾人要一切从优。”渔庄的财务负责人沈宝兴说,葛老板总是对员工说,我们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支持。企业发展了,就更不能忘记需要帮助的人。渔庄仅去年就支付给签约的75户残疾人家庭30万元,平均每户家庭增收3000多元。
“渔庄还有一个更宏大的计划,争取在5年内再帮扶100户残疾人家庭从事种养业、服务业和加工业,使扶持的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达5000元以上。”葛章友说,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大家一起努力,让更多的残疾家庭步入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