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5月16日讯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著名经济学家史晋川认为,“新36条”还需国家相关部门出台具体的实施意见进行规范引导,要真正发挥民营资本的作用,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新36条”是5年前国务院颁布的“非公36条”在投资领域的具体化,是一系列针对非公经济政策的延续,也意味着,中国将转向民间投资寻找经济的内生动力。
史晋川教授认为,我国非公经济已占到GDP的半壁江山,尤其是江浙等沿海地区,民营经济甚至占到了经济总量的60%以上。而像交通、金融机构、矿产、军工生产这类具有战略性意义的行业,由于准入门槛非常高,一直鲜有民营资本的身影。如果不降低这些行业的准入门槛,势必会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国家鼓励民间投资政策出台的现实意义,旨在给民资一个宣泄的出口,使民间资本成为我国经济新一轮增长的助推器。
史晋川教授分析,因为政策影响,去年国企扩张得非常快,这很容易给人造成一种“国进民退”的印象。“新36条”限定了政府投资的范围,也给民营资本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能从根本上打消各界对民营资本前途的疑虑。
“新36条”的出台,对民营资本来说,是否意味着真正的春天到来了呢?史晋川教授认为,一切还很难说,还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出台具体的细则加以保证。如果没有相应的实施细则出台,那么一切真的只能是“看上去很美”。对民营资本来说,想要真正进入这些新开放的行业,一个最大的困难还在于,民营资本在目前来看还过于分散。而“新36条”规定民营资本可以进入的行业,是需要大资本的运作,不是某个个人能够承担得了的。
“从总体来说,‘新36条’的出台,对民营资本来说确实是一个利好。但我们要看到,前方的道路还是非常艰辛的。”史晋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