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5月16日讯这是一座特殊的大院,它专为残疾人而设,并为他们提供服务。走进这座大院,感受到的,是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
今天是全国助残日,位于杭州石桥路308号的下城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昨天正式启用。这个占地4720平方米的服务中心开设了劳动技能培训、手工编织、康复体验、生活能力训练等十余项功能室。融合了残疾人管理服务、康复训练、培训教育、就业创业、文体活动、学习办公等功能于一体。这也是目前杭州市城区面积最大,功能最齐全的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该中心将对下城区残疾人开放,开放时间为周一至周五工作时间。
残疾人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很神气
为了让有一技之长的优秀残疾人有展现自己风采的舞台,下城区残联特意在中心内部开辟属于残疾人自己的工作室,目前共有4个,分别是“林老师工作室”、“伶磊工作室”、“书画室”和“玉雕工作室”。
77岁的林乐彦老师就是“林老师工作室”的主人。林老师自幼残疾,自学成才,拄着双拐站在讲台上从教数十年,桃李满天下。虽已七十有七,他仍希望在有生之年为教育事业、为残疾人事业发挥余热。林老师告诉记者,工作室主要开展青少年教育咨询、人生指导、心理访谈等内容,他将每周一次固定到工作室接待来访。除此之外,林老师还在网上开辟专栏“林老师网上有约”,用自己一生的奋斗经历为大家答疑解惑。
在林老师工作室的旁边就是由优秀盲人青年顾伶磊主持的伶磊工作室。顾伶磊是盲人电脑高手,曾荣获全国“微软杯”盲人电脑大赛三等奖,还创办了全国首家盲人网站“盲人之友”,开辟电子商务,热心为盲人进行上网培训。顾伶磊说,开辟工作室,一来是继续盲人网站的开发,二来也希望给盲人朋友培训上网技术。“网络世界太丰富太精彩,如果盲人朋友都能上网,他们的生活一定会变的多姿多彩。”
多感官训练室,助脑瘫自闭患儿康复
这应该是服务中心里最热闹的一个功能室了。里面有五彩灯光、各种音效,还有许多叫不出名造型奇特的机器。在软软的地毯上,孩子们有的在相互嬉闹,有的在老师的陪同下玩着游戏。这里就是针对脑瘫、多动症、孤独症的患儿,为他们提供康复的多感官训练室。
8岁的小佳患有自闭症,昨天小佳的爸爸带着她来到训练室。在老师的陪同下,小佳玩起了一个名叫“泡泡管”的游戏机。泡泡管里装满了水,水里游着各种颜色的小鱼,小鱼一会上升一会下潜。按下机器上的各色按钮,泡泡管里的水就会呈现出相应颜色的灯光。根据老师的引导,小佳按着按钮做出了反应。“孩子在这儿的训练效果太让我吃惊了。”小佳的爸爸说,之前为了教小佳辨认各种颜色,教了一年多,效果还是不明显。可是服务中心试运行开始,来了3次,就是玩着泡泡管,小佳居然能分清各种颜色。
在训练室里,还有许多新鲜有意思的机器设备。一个小池子里放满了透明的塑料圆球,池底会不时变换出各种彩灯,这个装满球的小池子名为“幻彩波波”。孩子们在池里游玩,老师往池里扔一个颜色球,让孩子们辨认。
帮助康复的王老师告诉记者,“多感官训练室”由视觉训练、触觉训练、嗅觉训练以及视听训练四大部分组成。对患儿进行嗅觉、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刺激训练。“整个训练环境有精心设计的灯光、声音与各种精巧的高科技设施。孩子们玩累了还可以躺在软软的水床上休息,这样的学习环境对孩子们来说很有吸引力。”
生活技能训练室,让智障孩子学会生活自理
走进这个功能室,你会产生这样的错觉,这不就是一个家么?有厨房、客厅、卧室甚至还有卫生间,各种家具家电全备齐了。还有一帮孩子围在餐桌边包饺子。其实,这是专为智障的孩子开设的生活技能训练室。
在这里,通过模拟真实居家生活,智障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生活技能训练,包括整理床铺、收拾房间、洗碗、扫地、使用各种电器、待人接物、洗菜烧饭等训练。
“我们希望通过训练,让智障残疾人提高生活适应能力,学会自己打理生活。”训练室的老师告诉记者,生活技能训练室只是服务中心“小康阳光家园”的辅助功能室之一,“中心设立的‘小康阳光家园’主要是为解决那些有部分劳动能力的智力和精神残疾人的日间照料和托养难题。除了生活技能训练室之外,还有庇护工场、工疗、生产技能、职业培训等功能室。目前已有智力、精神残疾人30多人在此托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