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老养老实现自身价值
名词解释:以老养老,既依靠老年群体自身力量,发挥余热,通过互帮互助来满足相互的生活需求,既有助于老年人自我价值的实现,也从根本上改变老年人的精神状态。
姚赛珠是西门街道新芝社区的一名助老义工,自退休以来,她发挥自己多年医务经验,利用休息时间,每天到西湾小区“和谐亭”为老年人量血压和医疗咨询,一干就是十几年。
只要社区老年人有需要,她不顾白天、晚上、节假日,
热心地帮助老人。许多老人心情郁闷或者身体不适时,总会想起她。
2009年,街道居家养老互助中心成立了,姚阿姨又报名当了一名医务义工,每周一、三风雨无阻到互助中心坐诊,为13个社区的广大老年人提供帮助,多年来累计为老年人服务5万多人次,被老人们亲切地称为“白衣天使”。
像姚阿姨这样的老年义工,不仅为老年人带来了健康的福音,同时也得到的老年人和社会的尊敬。
海曙区在2007年成立了义工招募服务中心,形成了区、街道、社区三级义工网络,最大限度整合利用社会服务资源,并把整合利用社会资源的重点放在老年人自身的资源上,走“以老养老”之路,积极调动老年人做义工,服务今天,享受今天。目前义工队伍已发展至3186名。
银龄俱乐部快乐单身老人
名词解释:银龄俱乐部是为了丰富单身老人的精神生活,搭建单身老人互相交流的平台,从而排解老人心中的寂寞。
老伴老伴,老来相伴。老年人容易感到孤独和失落,夫妻之间的长相厮守和互相关心是晚年生活中弥足珍贵的润滑剂。但是丧偶对老年人的打击是很大的,很多老年人守着空荡荡的房间,郁郁寡欢,很难从痛苦中走出来,失去了往日的生活乐趣和精神寄托。
海曙区为了丰富单身老人的精神生活,搭建单身老人互相交流的平台,于2008年成立银龄单身俱乐部,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联谊聚会活动,使银龄单身老人有更多的机会进行相互的了解和交流,带来欢乐。目前该俱乐部已有300多名成员。
据了解,海曙区通过采取项目申报的形式积极培育和发展以老年人为主体的各类社区民间组织。目前,在海曙的73个社区活跃着400多个以老年人为主的民间组织,通过参与社区老年民间组织,相同兴趣爱好的老年人聚集在一起,有助于老年人获得友情等更为亲密的社会关系和组织归属感,满足了他们社交的需求,也获得了社会的肯定和赞美。
-新闻链接
据了解,全市老人人口1%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市约有67.8%的老年人为空巢老人,在空巢老人中,独居老人约占26.5%。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增长,角色的变化,心理会逐渐发生老化,常常会感到孤独、寂寞、焦虑,生活无人照料、病痛不能及时妥善治疗、抑郁烦闷的情绪无法排遣,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作为全市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海曙区从2008年5月开始把居家精神养老作为居家养老服务重要的内容,经过两年的探索和实践,居家精神养老服务已在全区73个社区全面推开。
东南商报记者 卢科霞 通讯员 林冬 徐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