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5月19日讯 20多年来,先后6次共拿出3万多元积蓄,为村里修建5座桥;自己是孤寡老人,却把两位五保老人接到家中养老送终。他叫邱利呈,今年75岁,龙泉市岩樟乡坑源底村农民,被当地村民称为“公益老人”。
邱利呈一生孤苦:出生不久,父母相继去世。娶妻后不久,妻子离家出走,无儿无女,形单影只。虽然命运接连不断打击他,邱利呈却没有屈服,反而热心于公益事业。他说:“我无亲无故,可村子就是我的家,村里的老小就是我的家人。”
邱利呈的善行起源于20多年前。坑源底村地处深山,交通不便。当时,村民要上山,必须要经过一条小溪,两根杉木拼在一起,就是村民的“桥”。
“桥面离小溪有三四米,溪滩里全是大石头。一不小心摔下去,肯定伤筋动骨。”坑源底村村支书邱利仁说,当时村里穷,没能力修座简易桥,最多也只能换根杉木。
出人意料的是,最先捐款的居然是邱利呈。老邱拿出当时的全部积蓄——5400元,并请来师傅,在村旁建起第一座“爱心桥”——南边岭桥。
修桥之后,老邱又做了件“傻事”:把村里的两位“五保”老人——叶马福夫妇接到家中,一直赡养到两位老人去世。老人瘫痪,在床上拉屎拉尿,恶臭熏人,他一点不嫌弃,平常自己舍不得吃肉,却经常买肉给两位老人吃。
南边岭桥建成后,老邱造桥造上了瘾:20多年间,他先后捐款建造5座桥:南边岭桥、水碓头桥、垟头桥、下南边岭桥、垟头社桥。“爱心桥”一座座造成了,老邱也成了两鬓斑白的老人。随着一座座“爱心桥”的建成,村民出行方便了,挣钱也比以前轻松了。2009年,坑源底村积极发展笋竹两用林和食用菌,人均年收入达到5400多元。村民说,正是有了老邱造的这些“爱心桥”,山里的土货才能顺利挑下山,变成大家兜里的现金。
“这么多年来,邱利呈共捐了3万多元钱。”坑源底村村支书邱利仁说,别看钱不多,可全是血汗钱。
20多年来,每逢农闲时分,邱利呈从不歇着,四处帮人种香菇、木耳,上山砍毛竹……别人嫌他年龄大,他就开低价:壮劳力工钱每天50元;他只要二三十元。
靠着苦干,邱利呈手头才有点像样的积蓄,他就会把所有的钱取出来,捐建“爱心桥”,几乎不留一分钱。
尽管对村集体、对别人慷慨,老邱对自己却很“吝啬”:舍不得添一件新衣服,平时就吃蔬菜和咸菜。
有村民好意提醒他:要为自己留点钱,以后要养老。老邱笑得很爽朗:“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拼命捂着钱包干什么?还不如实实在在做点好事。”
老邱说,他现在有个愿望,等到钱攒够了,他打算在南边岭桥边修一条水泥路,直通毛竹山,村民能把拖拉机开到毛竹山的山脚,山货拉下山就更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