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宁波5月21日讯(通讯员 顾霄扬 李孟龙)“他们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朝阳,人生之路刚刚起步,但不幸的命运也许让他们正在经历人生最后的夕阳时间,给这些身处病痛与绝望中的孩子一笔可观的捐助,这应该是我们这个社会最后的人道”——近日,宁波加贝物流有限公司向中国男子乒乓球队捐助30万元人民币,而球队将此捐款捐给北仑区慈善总会,用于北仑区未成年人重大病救助基金。
“北仑慈善总会要力争在四年时间为这个未成年人重大病救助基金募集到2000万元本金,虽然难度很大但我们有信心,我们要在保护未成年人重大病救助上实现广泛有效地‘社会关爱’。”作为此次义赛活动的策划者之一,北仑区慈善总会会长朱省海告诉记者。
去年年底,一场“爱心热潮”席卷北仑。顾国和中学学生林麟蔚患重病,她的父母为给她治病,两年内花掉100多万元。林麟蔚病情有好转,但家里已一贫如洗。父亲林旺雄抱给北仑区有关领导写了一封求助信。在《宁波日报》和《北仑新区时刊》的连续报道下,社会各界和宁波市民为林麟蔚捐款近100万元。
“我们在赞美爱心的同时,应该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将运动式的爱心热潮化为涓涓细流,实现更广泛有效地社会关爱。”朱省海告诉记者,做了10年的慈善总会会长,让他开始深入思考这个问题的,是几年前发生在北仑的一起爱心热潮:当时北仑中学学生石天柱患白血病,学校、社会各界人士捐款如潮,募集超过30万元善款,当朱省海带着新近募集的25万元善款高高兴兴地跑到浙一医院时,主治医师却告诉他,小石在骨髓移植手术后发生了并发症,扭转希望不大。朱省海拉着医生的手不断央求,说北仑社会各界都希望能挽救这个孩子,希望医院再想想办法……最后小石还是离开了大家。
朱省海说,实际上现在一般的未成年人都有学生大病保险,但是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差异和病情的特殊性,像石天柱、林麟蔚这样患病需要救助的青少年每年都有好几个,如果按照一般性慈善救助照顾社会公平的原则和限制,他们获得的救助远远不够。从另外一个方面说,如果人人都发起全社会性质的捐款活动,社会大众的心理也会疲倦,这也不符合社会的基本运行规律。
就在慈善总会就林麟蔚的爱心事情做总结时,市委常委、北仑区委书记陈利幸和北仑区区人民政府区长华伟分别做出批示,要尝试构建针对青少年重大疾病的长效慈善救助体系和制度。今年1月,北仑区政府和慈善总会分别出资300万元和200万元率先在全国推出首个“未成年人重大疾病救助基金”;一个月前宁波钢铁捐助200万元,每年40万元共5年;九峰山网岙农家乐捐助50万元,每年2.5万元共20年……
记者在慈善总会的账册看到,从林麟蔚开始,春晓刘华静脑膜胶质瘤一次性救助5万、柴桥中学胡远文淋巴瘤救助10万……目前基金已正式救助4人次、发放慈善款共计40余万元。慈善总会副秘书长屠国平告诉记者,根据《区未成年人大病救助基金使用管理办法》和不同的家庭条件和病情,慈善总会确定不同的救助形势和额度,对于仍然处在治疗期的大额救助,一般都采取分期实施方式,进一步的细则还在深入探讨,目的就是为了让这样的大额救助更有效,更有针对性。
据北仑区慈善总会测算,预计每年需要支付的未成年人大病救助基金需要150—180万元,为实现款额使用由本金使用向增值使用转变,以保证这一未成年人救助机制实施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北仑区慈善总会计划在4年的时间内募集本金2000万元。
作为已经捐助两个未成年人的宁波钢铁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周学东告诉记者,他非常赞成慈善总会将这个未成年救助基金定位成为“政府+慈善+企业”模式,宁波钢铁在认真考察基金的运作模式之后,决定不将200万元资金冲入本金,而是每年到位40万元直接用于捐助,希望能更加直接地帮助这些身处绝境中的孩子,目前宁波钢铁第一批的到位资金已经捐助2个学生,同时他呼吁更多的企业能够加入到这个有意义的行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