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年前,为了生计外出谋生,没想到与家乡平阳的亲人会就此失去联系,而家乡的亲人多年来也一直在寻寻觅觅,甚至千里寻亲,但一直没能如愿。如今,这位生活在湖北崇阳、73岁的古稀老人黄加松,思乡之情越来越浓,连做梦都渴盼着与亲人团圆,能落叶归根。
为生计背井离乡50载
黄加松于1937年12月26日出生于平阳县山门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他有三个姐姐和一个哥哥。上世纪50年代末大饥荒,黄家生活很困难。为混个温饱,黄加松跟随同乡背井离乡外出谋生。这一走就是50多年。
离开家乡后,黄加松先后漂泊于福建、江西、湖北等地,以打零工为生。1962年,黄加松与同乡分别,孤身一人到了湖北崇阳县修公路,在修公路中他学会了爆破技术。公路修完后,因当地村民造地、建房和打井建筑人员需求量大,有一技之长的黄加松决定留下来发展,将来有积蓄后再回家。此后,他便一直住在湖北崇阳县,一住就是48年。
不识字与亲人失散
黄加松离开家乡头几年,还和家里保持联系。1967年,家里托人带口信给他,说他父亲生病,让他回家。于是,他从湖北赶回家乡。后来,他看父亲病好了,又去了湖北。由于小时候家境贫寒,黄加松没能上学,不识字,没法写信回家,再加上当时通讯不发达,这一次离开家乡,黄加松和家人失去了联系。在湖北崇阳留下来后,黄加松继续以打零工为生。1988年,黄加松曾收到过家乡侄儿留给他的口信,请他回家。但回想当年自己的愿望没有实现,便选择继续留在崇阳。
想回家昔日的家何在
随着年龄的增大,已过古稀之年的黄加松思乡之情越来越浓。黄加松依稀记得,当时他离家时,家所在的地方与水头镇已通公共汽车,和他家连在一起的有五户人家,全都姓黄,另一个村子都姓林,黄、林是当地的大姓。老人记得自己家乡以前的名字,然而50多年过去了,他担心物是人非,原来的家庭住址可能不准确了,他是想回而无处回了。另外,老人也有这样的顾虑,这么多年来,自己孑然一身,庸庸碌碌,没混出什么“名堂”,也无半点积蓄,回家会给亲人带来麻烦。
为圆梦众人牵线帮忙
笔者在当地媒体的帮助下与黄加松取得联系。电话里,老人激动地用家乡话反复告诉笔者:“我叫黄加松,我家住在山门下路堡半岭。”在黄加松老人颤抖的声音里,笔者深深感受到了老人想要回家愿望的强烈。
随后,几经辗转,笔者终于打听到,山门镇下路堡村原来的确有个叫半岭的地方,不过现在并到了大岭脚村。
5月19日,笔者来到了山门镇。当我们到达时,黄加松昔日的邻居早在镇政府里等候。大岭脚村党支部书记告诉笔者,他查过黄家的族谱,的确有一个叫黄加松的人,已经离家50多年了。看着黄加松老人的近照,与黄加松老人一起长大的黄加木直呼:“认不出来了,但身材还是瘦瘦小小的。”通过村民,我们打听到黄加松的哥哥黄加贵还健在,而他的父母和几个姐姐都已过世。黄加贵今年89岁,目前在衢州和儿子黄朝涨住在一起。
为亲情家人曾千里寻亲
5月19日晚,笔者联系到了黄加松的侄子黄朝涨。黄朝涨告诉记者,他已从村民处得知叔叔还活着,很惊讶,也很欣慰。这么多年来,叔叔一直没和家里联系,家人都以为他过世了。
知道叔叔想回家,黄朝涨表示愿意接纳叔叔回家。他说,黄加松和自己的父亲是兄弟,有浓厚的亲情。叔叔离家时,他才6、7岁。刚失去联络的十几年,父亲和奶奶也经常念叨这个叔叔,多方打听,说想把叔叔找回来。1988年,黄朝涨曾去湖北一家塑编厂做拉丝师傅,打听到叔叔在湖北崇阳、通山一带,他也特地去找过。当时他找到了一个村,但村民告诉他黄加松已离开十几天了。为此,他还留了口信给叔叔,但叔叔一直没和家人联系,他以为找不到了。
目前,湖北方面表示愿意送老人回平阳。而黄朝涨表示也会从衢州赶回家,迎接他的叔叔。谢文枝周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