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02日讯(通讯员杨小兰)家住浙江临安市水涛庄移民小区的王传根有一幢三层高的楼房,一楼出租,一年收入四五万,二楼两夫妻和老母亲住,三楼给两个儿子做婚房。老伴在家里照顾待产的儿媳,自己在家门口的厂里管管仓库。阳台上晒着两筐笋干、放着一排盆景,鸟笼里的画眉婉转地叫,生活的幸福不言而喻。
“山下一两年,山上几十年”,这话是移民工程扩大农民就业渠道、改善农民收入的真实写照,也是临安电力人助推移民工程的不竭动力。
内聚外迁高山移民走出贫瘠
九山半水半分田,是浙江临安市400万亩山地面积的真实写照。受历史和地理条件的制约,临安市有2596户、8483人居住在偏远山村。高山村受自然条件所限,离中心村、乡较远,架线、铺路、埋管成本高昂,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加上高山村一般规模较小,交通十分不便,信息不灵,村民想富却苦于没有信息和资源。
“移民工作的最大成效,就是偏远地区农民居住环境明显改善,生产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临安市农办社会发展科科长方学峰谈到,2007至2009年,该市完成搬迁入户近千人,建成下山移民小区(点)6个。通过与村庄整治工程结合、与“联乡结村”活动结合、与地质灾害点治理结合,不仅提高了重点镇、中心村基础设施的共享率,还大大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让移民早日跨入新生活,临安市供电局将移民的用电作为重要工作,提早入手,优先考虑,共完成杆线迁移126支,新架线路19517米,新架电缆低压7124米,配变增扩容800千伏安,完善的电力配套工程为移民“搬得下、稳得住、富得起”打下扎实基础。
不畏繁难电力人成“近亲”
呼日村,一个坐落于临安市岛石镇的美丽村庄,是浙江省华光潭梯级水电站建设9个移民村之一。眼前的呼日村房屋一幢幢、一排排,瓷砖砌墙、琉璃瓦覆顶,楼上楼下,各种家用电器齐备,房前屋后,各色鲜花盛开,俨然是岛石镇山村的一个小集镇,华光潭库区的一颗水上明珠。幸福生活的背后是无数人辛勤劳动的结果,这其中,当然少不得我们可爱的电力人。记得四年前的春节前夕,正是电力部门电费回收、各项工作收尾的冲刺阶段,恰逢呼日村113户移民的新家园也正式落成。万事具备,只欠通电。考虑到村民住新房过新年的急切心情,临安市供电局再一次吹响“集结号”,克服工作任务繁忙等困难,加班加点,仅用11天时间完成了整个呼日村的移民工程电力建设复建工作。如今的移民生活烧饭不用柴,乘凉不用扇,出门不用走,小康生活是一天胜过一天,一年高过一年。
拜节村也是临安市的水库移民村,今年“五一”节期间,乘着商场搞活动,村民们忙着把崭新的电器搬回家。就在去年,拜节村别说是畅快地用电器,连点个灯也总是出问题。原来,当初在建移民新村时,水库移民指挥部安装了用户总表,并采用了地埋线方式布线。村民建房打桩、重车运输频频压坏地埋线,线路短路故障多的时候一天上十起。虽然是表后线的问题,但临安市供电局工作人员还是把这事当份内的工作认真对待,一个抢修电话就迅速赶到,耐心地排查故障。一天好几趟地赶,村民感激地说,电力兄弟比亲戚走得还勤!为了彻底解决拜节移民村的用电难题,临安局优先考虑将其立为2009年改造项目,电力人抢抓工期,提前在2008年12月底前完工。投入了一百多万建设资金后,拜节村的电力线路“改头换面”:新增3台配变,容量跃升3倍,五十余根崭新的电杆挺立,犹如精神抖擞的战士守卫着安全、优质的用电环境。“电力改造一完成,抢修电话就没了,看来真的是要没事多去走走‘亲戚’了。”临安市供电局的老王师傅笑着说。
想在前头做移民的“贴心保姆”
初夏是浙江临安大峡谷镇国石村最美的季节,郁郁葱葱的绿色装点着形态各异的农民小楼房,明媚的阳光、新鲜的空气,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游客到天然的氧吧放松身心、重归田园生活,一串串欢声笑语在屋前舍后飘荡,这个移民村的农家乐就像初夏的日头,一派红红火火的势头。国石村的美丽与国石村村民的生活是临安市移民生活的一个缩影。近年以来,临安市供电局围绕市政府的移民目标,想在前头,积极做好服务文章。2010年,临安市政府提出完成10个移民工程的目标,临安局第一时间将工程落实到供电营业所,要求所里尽早主动了解情况,提前做好勘察和规划,确保电力建设资金,确保移民村建设的电力需求和科学优质的电力布局。今年一开年,该局局长宋耘就带队走进乡镇,专门就移民工程上门沟通,主动做好与其他部门建设的衔接配合工作。
“实施下山移民是一件实事工程,我们一定要不遗余力地支持。”在临安市供电局局领导的要求下,该局18个供电(营业)所都将辖区内的移民需求当做重要工程主抓。目前,10个移民工程中,已有3个工程进入移民新区土地平整阶段,电力线路设计也已同步跟进。在配合完成临安市移民工程目标的基础上,该局还主动了解各乡镇需求,通过与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农配网改造工作的有机结合,争取让更多的高山村民尽早步入富裕、便利的新生活,共享城镇化建设的甜蜜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