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顶端:进入垄断行业很受伤
浙江东南某县的商人王基正一字一句地读着2010年5月13日国务院刚刚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打印出来的纸上写着,“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其中,交通运输建设、水利、电力、石油、电信等国有垄断行业均鼓励民间资本参与。
“石油谁不想做,银行谁不想开?”王基正放下这摞纸,心绪复杂。
浙江民间隐形富豪多,很多自己的企业法人都不是自己,根本没有办法估计他们的资产。王基正就是这其中的一位。他在浙商金字塔的顶端,另有一番完全不同于中小企业主的“炒”的方式和滋味。
在王基正看来,房地产、煤矿虽然热门,但比这些更好的投资对象也不少。比如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等垄断领域,但是,本该是民资不错选择的垄断领域的相关行业,却由于高度的政府管制与国有企业的垄断等很多限制,民营资本无法通过正常的市场途径进入该领域,无法享受到与国有企业同等的政策待遇,一直以卑怯的姿态想拱身而入。
事实上,早在20多年前,王基正就参与了他的家乡的国道建设。那个时候他还不到而立之年。王基正初中一毕业就开始自己做生意,从皮革到海产品,掘得第一桶金后,转战上海做房地产,建了淮海路上有名的商业广场。
在他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家乡县政府的人找到他,希望他能回乡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当时的县城,一条国道从县城穿插而过,路道狭窄,路面坑坑洼洼,过往车辆天天排起长龙。县政府决定从县城西面打通一座山,让国道绕城而过,但是苦于资金短缺。
1993年,王基正的公司开始投资兴建这个隧道工程以及县城改道,历时近七年完工,投资近3亿元。那个时候,3亿元的确是个天文数字。
当时,王基正和当地政府协商采用了“BOT”投资模式。BOT投资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在国际上兴起的一种新的投资合作方式,是“建设—经营—转让”(Build-Operate-Transfer)形式的简称,指政府将那些急需建设而又缺乏资金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如公路、桥梁、隧道、港口码头、供排水系统、废水或垃圾处理等建设工程项目,通过招标或洽谈,签订特许协议,由某些民营企业负责筹集资金,建设政府急需的特定工程。民营企业在项目建成后的特定期限内,拥有、运营和维护该项设施,有权通过收取使用费或服务费回收投资,并且获取合理的利润。特许权期限届满后,该项设施的所有权即无偿移交给政府。
王基正的公司依照和政府的合同设卡收费,经过的小车为15元/次,大车按吨位大小相应提高,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收费至2017年。计算下来,这是一个获利颇丰的项目。
但是到2007年,基于某些原因,政府撤销了收费站。“近年已有获利,但仅是微利,如果当初将这笔巨资投入其他产业,早已获得丰厚回报。”王基正对政府的朝令夕改心里多少有些怨言,而且这也影响了整个集团的财务状况,但对这次的撤销,他还是接受了,“毕竟这里是我的家乡。”
2010年5月的“新36条”,又一次让垄断领域的大门向民间资本开了一条缝。但是王基正在琢磨:机会是不是真的来了?“垄断领域的利润很吸引人,但是我更希望国家能保护我的产权完整和资本安全。”同时,他仍然觉得,现在政府主导型的经济模式还没有完全改变,“如果给民营企业做的是鸡肋项目,我还是不会进入。”
相对于进入垄断领域带来的强烈不安全感,王基正现在还把目光瞄准了新能源、新材料、新环保,凡是与“新”有关的能源产业他都感兴趣,他的产业资本想谋求转型。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柯秀兰、林文、王基正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