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依然坚强
要想放松,“还远着呢”。
“新36条”公布之初,恒信钻石机构创始人、董事长李厚霖便在自己的微博(http://t.sina.com.cn)上发了条简讯。
简讯很快招致评论者众。不少博友表示祝贺,认为这实在是个利好消息,李厚霖可以上演自己的春天的故事,“可以投资石油,又不会像煤矿那么危险”。
李厚霖没有对此作出回应。另一些网友则表达了不同的观点,他们说:“还远着呢”。
虽然没有煤炭领域那样波诡云谲的“国进民退”浪潮,但看似平静的中国石油市场格局,却依旧坚如磐石。
2005年6月29日,被誉为“中国第四大石油公司”的中国第一家民营石油联合公司——长联石油在北京宣告成立。遗憾的是,由于迟迟办不下四大经营资质批文,这家公司无法开展相关业务。发改委也曾要求中石油、中石化给予市场空间方面的让渡,但两大巨头坚辞不许,最后“长联石油公司”不了了之。
同样是垄断行业的铁路领域,从2005年7月开始,铁道部就颁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参与铁路建设经营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按照“平等准入、公平待遇”的原则,在铁路建设、铁路客货运输等领域对社会资本开放。
一年后,铁道部联合建设部再次发布《关于继续开放铁路建设市场的通知》,在“铁路建设市场的设计、施工、监理业务范围”继续释放开发信号。
到了2007年,民营资本开始参与投资建设铁路。当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大陆第一条民资参建的铁路——浙江衢常铁路正式通车。
根据铁道部的统计,截至2008年底,全国共有合资铁路公司102家,新建的合资铁路里程达3万公里,投资规模达2万亿元。但一个事实是,这些合资铁路,民营资本所占比重很小。比如那条衢常铁路有限公司,民营企业常山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占股32.5%。另外两个股东分别是常山市政府和铁道部,两者相加,近70%股权,处于绝对控制地位。
有分析人士认为,一个根本的原因是,铁路是铁道部统管,民营企业进去只能占很小的股份,不管多大的资本家,都不可能取得经营权,而且,“铁道部也不会给经营权”。尤其是与民营铁路投资回报密切相关的收入清算规则,只能由铁道部独家制定。很多大型民营企业进去之后又出来了,“铁路要是实现专线专营独立核算的话,就能够吸引到民间投资”。
2006年8月,衢常铁路进行了一次股权变更。2007年,民营背景的股东光宇集团彻底退出。
中国投资协会副会长张汉亚认为,目前中国的垄断行业中,民营资本进入的比重不超过20%。在全社会80多个行业中,允许国有资本进入的有72种,允许外资进入的有62种,而允许民营资本进入的只有41种。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副经理胡峻曾公开表示,“民间资本在石油、电信等领域都‘落荒而逃’,原因便是这些领域已被过度垄断。”
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研究员欧阳君山坦言,当下,不利于“新36条”的力量和因素可以说很大。其中一个就是“利益集团作梗,有意无意地抵制中南海政令”。
转战金融?
“敌我力量悬殊,死磕不是个办法,要采取运动战,麻雀战,灵活战斗。”这句抗战影视剧中的经典台词,成为眼下民营资本认可的战术之道。更多的民营资本另寻出路。
在5月13日颁布的“新36条”中,“支持民间资本以入股方式参与商业银行的增资扩股,参与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的改制工作。鼓励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金融机构,放宽村镇银行或社区银行中法人银行最低出资比例的限制。”
5月16日,在中国(温州)民间资本发展高峰会上,温州风险投资研究院院长陈工孟说,温州民资出现了最新动向:进入金融股权投资。
温州统计局4月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证券总交易额达2598.4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744.29亿元,同比增长40.1%。
温州已经成为我国民间资本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浙江日报》公布的数据显示,温州目前以各种形式投入到股权投资领域的资金不下200亿元,今后可能会逐年增多。
但温州风险投资研究院调查发现,尽管温州已有很多资金涌入股权投资市场,但真正规范化运作的团队不多。
“要把温州数千亿民间资本转向股权投资领域,困难是很多的,但这些困难不是不能克服。”温州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周德文说,“温州大大小小的所谓从事股权投资的企业不下100家,但真正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不会超过3家。”如果许多股权投资机构真正做到很规范,并且确实能给温州资本带来稳定且可观的收益,那大批温州民间资本涌入股权投资市场是必然的,目前已有这种势头。
一个利好消息是,今年2月,温州市政府牵头成立了温州风险投资研究院,它将为温州在股权投资领域的民营资本提供智力支持。这也是温州拓宽民间投资发展新渠道的一个具体举措。
一个被广泛报道的最新个案是,6月份,温州人将带上50亿资金,组团去台湾,洽谈参股台湾银行一事。
在温州,投资者为少量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名额争抢的事情经常发生。“这几年温州民间资本一直在尝试往金融业发展,不过由于一些政策的限制,效果不是很好。这次如果能成功参股台湾银行,再进入大陆金融市场的话,也是一种比较好的尝试。”温州本土知名经济学者马津龙说。
这次参与其中的22位民资老板,最终的期待,是能在本地村镇银行中将来有所作为,远赴台湾,只不过是一种曲线救国之举。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则说:“鼓励民间资本发起和参与设立村镇银行,实质上也为小额贷款公司变身村镇银行开了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