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菜基地离杭州人越来越远
运输成本上升推高菜价
昨天凌晨两点,杭州近江农贸市场的经营户杨华和往常一样,从九堡一家蔬菜批发市场的大菜贩手里批发了毛毛菜、番茄、丝瓜、黄瓜等13个品种的蔬菜。
整个近江农贸市场约有近500家蔬菜摊位,但是像杨华这样从九堡进菜的只有5家,其他大多是从勾庄进菜。
就近采购少花几十元运输成本
昨天大菜贩拿到的毛毛菜的批发价是0.8元/斤,卖给杨华1元/斤。
同样是毛毛菜,昨天在勾庄的蔬菜批发市场里批发价0.6元/斤,杨华的进价比勾庄贵,但是卖得比人家便宜,他卖1.2元/斤,人家从勾庄进货,要卖1.5元/斤。杨华卖的大都是九堡本地菜。他的摊位在市场里知名度很高,一些老客户喜欢专挑他的菜买,因为他的菜新鲜又便宜。在菜场里,很多顾客更偏爱本地菜,从采摘到卖出,本地菜只要两天,而外地菜通常要3天,所以本地菜更新鲜可口。不到中午,杨华进的2000斤左右的菜都卖光,准备收拾回家了。
虽然进价比别人贵,卖得比别人便宜,但是杨华仍然可以赚个几百元。去年他也曾经去勾庄进菜,但发现不划算。从乔司家里出发,去九堡拉一趟菜,油费、市场里叫三轮车搬运等费用加在一起,能比去勾庄便宜40元左右,随着今年成品油两次提价,在交通上省下的成本更多。他说,勾庄的菜有时能比九堡一斤能便宜一两角钱,但是其他费用不便宜。九堡批发市场里以本地菜为主,他进的本地菜,一半卖给单位食堂,一半卖给零散顾客,总是很快卖光。算上节省下来的运输等各项费用和时间,从九堡进菜更划算,所以杨华更乐意去九堡。
近郊蔬菜基地锐减
不过杨华发现,九堡的菜越来越少了,他进货的市场里,菜比以前少了三分之二。菜地减少是九堡蔬菜减少的主要原因。江干区是杭州市近郊蔬菜基地的主菜区,根据杭州市农业局统计,从1996年到2009年,九堡所在的江干区的蔬菜播种面积,从18.15万亩减少到了5.3万亩。
江干区九堡镇九堡村曾经是杭州蔬菜基地之一。在2008年时,还有约1000亩菜地种植毛毛菜、青菜、芹菜、韭菜、花菜、番茄、葫芦和茄子等蔬菜,不过现在几乎已经看不到菜地了。
村委会副主任陈建华说,根据政府规划,在今年年底,整个九堡村将完成拆迁,土地也将从农业保护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和配套用地。
在九堡村,东西向有德胜路和九沙大道两条主要公路,南北向则有4条公路通过,江干区九堡村的中心区块将以商业交通为主,有九堡客运中心、四季青大市场、地铁九堡站等大型项目。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九堡村也将撤村建区,成为九堡社区,目标是建设成为交通、商业、物流基地。九堡村的居民也正在面临人生转型,从以前的种菜转向从事服务业,年轻人有很多进入四季青大市场打工,或者自己开办企业。
城市化推动本地菜基地外迁
杭州市农业局农作物处的郑军辉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和杭州定位国际化都市、国际旅游城市,杭州蔬菜种植正从近郊向中远郊发展。
将1996年的数据与2009年进行对比,属于近郊种植的西湖区、江干区、拱墅区、滨江区的蔬菜播种面积从28.76万亩下降到11.3万亩,较远的萧山区和余杭区则从40.55万亩上升到79.4万亩,更远的桐庐、富阳、临安、建德、淳安五县市从20.44万亩上升到55.8万亩。
郑军辉说,主城区原有的老蔬菜基地基础好,沟渠设施完备,而萧山、余杭等近郊新蔬菜基地,土地很多由稻田转来,基础与配套都相对薄弱。随着杭州的本地菜种得越来越远,生产成本提高,流通环节增多,运输成本增加,劳动力成本上升,这些成本都会体现在菜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