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04日讯 据《青年时报》报道1953年5月5日上午,28岁的朱伯谦和3个华东革命大学浙江分校的年轻干部:牟永抗、王士伦、周中夏,在灵隐雇了一辆三轮车准备离开。
|
朱伯谦研究龙泉青瓷 |
原单位改革,他们被调去宣传部下面一个名字以“文”字开头的单位。
4人把4个背包还有其他行李一古脑儿扔上车,来到介绍信上的地址:龙兴路15号(现孩儿巷以南),在一幢三层小洋楼前停下。
站在小洋楼前,他们才知道自己的新单位叫“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
正是从这一天开始,听都没听过“考古”两个字的朱伯谦,人生再也离不开“考古”二字。
未知的开始
站在小洋楼前,朱伯谦、牟永抗等4人对未来一无所知。
“这个时候走出来两位老先生,一位光头、一位长着大胡子。”牟永抗还清楚地记地当时的情形。
大胡子很客气,对他们说:“你们4个是我们单位最年轻的成员,欢迎你们!”随后告诉他们,由于刚来,将享受教师级薪酬,每个月七八十元。
但是他走后,四人立即去找浙江省委宣传部,表示不服从调动,原因是一来就享受薪资制,“是不是我们犯了什么错误?”
“其实大胡子老先生是想要照顾我们年轻人,但那个年代的价值观可不同,在我们看来钱并不是最重要的。”牟永抗说,“我们喜欢奔向革命、奔向解放,喜欢新中国成立的喜悦,觉得供给制才最光荣:穿单位发的衣服、和一群年轻的‘革大’干事站在卡车上唱一路的革命歌曲、一起在集体浴室洗澡、一块儿奔向食堂吃大锅饭……这些都让我们觉得特别高兴。”
最后,4人又由薪资制改成了供给制,正式成为“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的成员。
朱伯谦和牟永抗分别被安排在总务组、调查组,王士伦、周中夏则各属秘书室和图书馆。
此后,“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与浙江省博物馆历史部合署办公,再后来,成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他们所属的单位多次变动。
“但是我们的工作一直都没有变。”牟永抗说,他和朱伯谦从此与考古结缘,但两人专攻的方向不同。
正式入行
1953年7月,朱伯谦、周中夏参加第二期由北京大学、文化部、社会科学院开办的中央考古培训班,牟永抗1954年参加了第三期。
1952年6月第一期中央考古培训班开办,在此之前中国并没有大学设考古系,该培训班被业内人称为“考古黄埔班”。
“因为这个培训班和黄埔军校一样,都只办了4期。”回忆起从业之初的时光,牟永抗的眼神里溢满回忆,“参加培训班的人都按班别称呼:所以朱伯谦是‘2哥’、我是‘3哥’,如果是女的就是‘2姐’、‘3姐’。”
培训为期3个月:一半室内讲学、一半野外实习。室内授课的讲师有研究原始社会考古的尹达,研究旧石器时代考古的裴文中,还有教奴隶社会的郭沫若,都是全国知名的学者。
他们开始逐渐了解这个行业:原来考古还被称为“锄头考古”,原来“考古考古就是吃苦、吃不了苦就考不了古”,原来脚底板平的人不能考古——因为需要走很多很多路……
培训班回来后,朱伯谦正式开始从事考古工作:1953年在温州,1954年开始调查新安江水库,1955年发掘绍兴漓渚汉墓,1957年发掘淳安进贤石铜井用时代文化遗址……
一直到去世的那天,他都没有离开过这个岗位,共57年零7天。
一部厚厚的书
绍兴漓渚汉墓是浙江省第一次挖出的土坑墓,此次发掘的主持者正是朱伯谦。随后撰写的《漓渚汉墓报告》登载于1956年中国考古学报第一期。朱伯谦也成为当年浙江省唯一参加全国考古工作会议(郑振铎、郭沫若等人主持)的代表。
朱伯谦先生的一生是一部厚厚的书:
1925年2月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县。朱家祖上本是书香门第,在战乱中逐渐没落,朱伯谦初中一年级的时候被迫辍学——父亲的右脚被日本人打断,丧失劳动能力,年幼的他不得不担负起家庭的责任。
经人介绍,朱伯谦离开家乡到上海,成为一名水上警察。在上海,他与比自己小两岁的老乡相恋了,是一名叫杨月珍的纺织女工。
解放前夕,朱伯谦回到诸暨老家。
解放后,他考入浙江干校,后进入华东革命大学浙江分校,任当时8班的教育干事,与4班组织干事牟永抗,以及王士伦、周中夏相识相交。
之后,朱伯谦和杨月珍结为夫妻,杨月珍被调到杭州。
1953年,进入“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后任过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考古学会”第一届理事、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
退休后的他仍致力于文物考古事业,担任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副会长、南宋官窑博物馆名誉馆长、杭州市考古所名誉所长等职。
朱伯谦勤于著述,其中他参与主编的《中国陶瓷史》至今是业内经典。
……
朱伯谦先生是浙江省历史时期考古的主要开拓者与奠基人,他的逝世,是浙江省乃至全国文物考古界的重大损失。
-他们眼中的朱伯谦
□胡继根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
朱伯谦先生写字工工整整、笔画分明,就像打印出来的楷体,每一笔都认真对待,每个字都仔细斟酌,就像先生对自己的工作一样,一丝不苟。
□牟永抗 考古学家
有人问过我:为什么你谁都要埋怨,就是朱伯谦例外?
他是个老好人,为人诚恳宽厚,我们从来没有吵过、闹过。
我们是好朋友,非常默契,不说假话、不做假事。他是我的精神伴侣
□朱亮 朱伯谦之子
他是个正义的父亲,最讨厌说假话的人。在我们家,不说假话就是一条不用明说的规矩。
父亲只喜欢吃母亲烧的菜,所以常常在家招待朋友,比如冯先铭、汪庆正等,都是我们家的常客。
我们兄妹很希望成为父亲那样的人,也从事陶瓷研究,加入考古行业。遗憾的是,只有小妹朱琼华考上南京大学考古系,继承了父亲的衣钵。记者 艾琴 文 王振宇 翻拍
-链接
朱伯谦简介
朱伯谦,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馆员、著名考古学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是浙江省历史时期考古的主要开拓者与奠基人,曾著《中国陶瓷史》、《龙泉窑青瓷研究》、《南宋官窑》等经典著作。
朱伯谦年谱
1925年2月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县;
1953年5月5日任职于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
1953年7月参加北京大学中央考古培训班第二期学习;
1959年主持龙泉大窑、金村考古发掘;龙泉青瓷的研究由此进入了一个新高度;
1982年9月参与主编的《中国陶瓷史》第一版发行;
1989年12月主编的《龙泉青瓷研究》第一版发行;
……
2010年6月1日5时在杭州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