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搜救队员将男子遗体运下山
浙江在线06月10日讯 据《青年时报》报道上周六,安徽籍男子吴某在小和山附近迷路,并于周一凌晨拨打报警电话求助。
昨日16时25分许,由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分局、余杭分局、特警支队、治安支队、消防支队、解放军驻浙某部官兵以及杭州市户外应急救援队、当地街道干部群众等上千人组成的搜救队,经过三天两夜60小时的全力搜救,终于在西湖区留下街道石马村姚家山山坳里发现了失踪多日的吴某,令人遗憾的是,吴某在被发现时已经死亡。
9人小组盲区搜寻发现死者
昨日16点40分,杭州市户外应急救援队队员林媛媛给记者发来信息,“失踪男子已经在姚家山山中找到,不过已经死亡。”
一小时后,记者赶到小和山留和路的姚家山山脚下,沿着盘山小路往前走了200米左右,是片开阔地,这边有几个小池塘,撤退下来的救援队员和警察正在休息,其中就包括救援队队长徐立军。
“我们这队共有9人,7名救援队员,民警和特警各1名,下午2点半进山搜救,于4点半左右在姚家山山坳里发现了失踪者遗体。”徐立军简单介绍了一下发现遇难者的情形。
据徐队长介绍,与前两天的大面积搜救不同,昨日的搜索主要集中在对重点盲区的搜寻。
他只差最后500米就能脱困
站在开阔地向前望去,就能看到呈U形的山坳,里边有一座高压线铁塔,失踪者的遗体就在这处铁塔附近发现。
之前进山的搜救队伍,已经在灌木丛中用柴刀劈出一条半米多宽的小道。途中,记者遇到了下山的两名救援队队员汪建军和吕国华,他们是最早发现失踪者的队员。
“失踪者是在一处呈45度角的斜坡上被发现的,头上脚下趴在地上,双手交叠枕在脸下,有树枝卡在他的脚部,坡上还留着一个手机和一串钥匙,死者身上并没有发现明显伤口。”汪建军描述道。
据记者粗略估计,死者遇难处离山下水塘处不到500米,而就是这么一段并不长的生死距离,死者吴某却没能走完。
灌木丛和大雨让他无以为继
为什么死者没能走完这最后一段生死路程呢?据记者现场观察,尽管这段路程并不长,但是其中灌木丛生,坡度又大,再加上刚下过雨,山路湿滑泥泞,救援队伍虽然用柴刀劈出了一条小道,仍然有不少救援人员被荆棘划伤或是摔倒。
而且事发地点海拔高度为134.75米,正常人上山都非常难,更何况死者在上周六就已失踪,饥寒交迫、体力不支的情况下想要下山并非易事。
而在死者遇难现场,救援人员观察到坡道上有一条四五米长的滑痕,应该是死者滑倒留下的,常人在这样的坡道上摔一跤都够呛,对于死者当时那种情况来说,确实会形成较大伤害,但这是否是导致吴某死亡的致命伤,目前警方并未证实。至于吴某的死因以及为何上山等疑问,警方正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反馈
时报读者贡献爬山8策
时报讯昨日本报《一男子上周六上山迷路至今》一文刊登以后,便接到不少热心读者的来电,其中有一位陶先生,今年58岁,有着7年户外登山经验,他总结了8条户外运动的经验,希望通过时报与大家分享。
1.走梁不走坡;2.走纵不走横;3.干粮的包装吃完放在明显的路边作为路标,以便走失时别人的搜救;4.通过树枝,搭起“工”字形记号,这是通用的求救信号;5.爬山时记得要穿亮色的衣服;6.晚上走失时,要保存好手机的电量,同时选择空旷的地方休息或者睡觉,裤脚最好扎紧;7.白天行走时,看到青苔茂密的地方,基本可以判定这处为北面;8.千万不能走灌木丛中。
陆海峰 蒋岳峻 姜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