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13日讯 “人家住在潮烟里,万里涛声到枕边”,清朝诗人陈秉元一首《石浦竹枝词》,道出了象山石浦古镇的特色。6000年的海洋文化,也给象山人民带来了一份特殊的荣誉。
昨天,记者从象山县文广局获悉,6月1日,文化部办公厅发来了《关于设立海洋渔文化(象山)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复函,象山获批设国家级海洋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是继闽南、徽州、热贡、阿坝州等之后,中国第七个、也是浙江唯一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渔家号子中延续了6000年的渔文化
象山人世代以海为生,工作生活都少不了海洋。象山县文广局副局长吴健,主要负责此次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申报工作。她说,在长期耕海牧渔的生产实践中,象山渔民在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基础上,产生了带有浓郁特色的象山渔文化。
比如在象山石浦镇,一年12个月中,月月都有节日。“正月十四闹元宵”、“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踏沙滩”、“六月六迎神赛会”、“七月半放海灯”……都离不开海洋。
据象山县文广局提供的资料,在距今6000多年的塔山新石器遗址上,就出土了陶鱼鳍形鼎足灯。在商周文化层,还出土了青铜鱼钓钩。这些出土的历史遗物,都说明了象山渔文化发端历史的久远程度。
象山共有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4项
“生态保护实验区的范围并非简单的一乡一镇,而是整个象山县。”吴健说,象山县有18个乡镇,每个乡镇至少有一面临海。
此次确定的海洋渔文化(象山)生态保护实验区的保护对象,为全县范围内与渔文化相关的自然生态、历史遗迹,特别是以活态存在并传承的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目前,象山县已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4项,省级10项,市级28项,县级116项;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5人,市级6人,县级11人;市级传承基地5个,县级8个。
将设立4个生态实验区保护渔文化
目前,象山县正在着手编制象山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总体规划。按照计划,象山县将出台4个相应的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及实施办法,初步划定了两个实施阶段。
未来两年内,是抢救保护和恢复重建阶段。
扶持与渔文化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为他们开展传承活动创造条件。
2012年至2015年,要围绕渔文化特色,在实验保护区内确立渔文化传承的重点村镇,同时修复非物质文化传承链,完善渔文化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
两大保护重点区域
东门岛
东门岛位于象山半岛南端,面积2.8平方公里,与石浦港隔港相望,古称天门山,亦曰蜃门楼。现有近2000人从事渔业生产,素有“浙江渔业第一村”之称。
石浦镇
石浦镇的核心以建于明清时期的1000米长中街遗存为主轴,包括石浦镇渔民举办各种民俗活动的城隍庙、关帝庙、江心寺等古建筑群落。石浦镇老街有160多家老商号,是渔业商贸习俗存续的重要场所。
此外,石浦镇是民间文学“渔师传说”、传统音乐“细什番”、“渔民号子”和传统舞蹈“鱼灯舞”、传统手工技艺“象山晒盐技艺”、民俗活动“石浦三月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核心传承区域。
四大重点保护项目
(1)妈祖信俗
以东门海岛妈祖信仰活动为核心,包括东门妈祖庙(天后宫)、东门庙、王将军庙、东门城隍庙的民俗活动,以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东门渔家一年一度的民俗活动“开洋谢洋节”。
(2)如意信俗
石浦的妈祖信仰,包括“妈祖信仰”和“如意信仰”。如意娘娘信仰的生成,是由于发生地浙江宁波、台州、温州沿海一带的近海渔民劳作状况及祈求平安精神寄托所致。民间信奉如意娘娘据传在浙东地区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3)渔师信俗
渔师是象山地区渔家特有信奉的海洋男性保护神。以象山延昌天后宫(妈祖庙)——石浦渔师庙为核心,宋皇宫为辅佐,包括两庙的民俗活动以及延昌街的传统鱼灯舞、马灯舞、细十番演奏等民间文化活动。保护中心点是延昌天妃宫、石浦渔师庙。
(4)渔民开洋、谢洋节
据记载,渔民开洋、谢洋节活动,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开洋节是渔船出海时,渔民祈求平安、丰收的民俗活动。谢洋节则是渔船出海平安归来,渔民感谢大海恩赐的民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