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帘可能会成为致命的杀手?日前,宜家家居在北美地区召回340万个存在安全隐患的“可疑窗帘”。原因在于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发出警告,上述产品的窗帘绳差点导致儿童被勒死的报告,存在潜在的危险。
事实上,这一产品在中国市场同样有销售,但国内多家媒体证实了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宜家方面表示“中国市场不作召回”。
“可疑窗帘”国内依然热销
网友“娃娃脸”:我们家用的也是罗马窗帘,不知道是不是被召回的同一系列产品。不过,既然是同一公司的产品,工艺应该都差不多,为什么在美国被召回,中国市场却没有被召回呢?宜家至少要给个说法吧。
博主:这次被召回的窗帘包括宜家的罗马窗帘和卷帘百叶窗,产于印度、爱沙尼亚、中国和波兰。然而,根据国内多家媒体的报道,被卷入“召回门”的“可疑窗帘”,却在国内依然热销,宜家方面甚至表示:“中国市场不作召回”。
哪个地区出了事就召回,反之就不召回,这种立场绝不成立。宜家作为一个大品牌更应该注意到维权比较弱的国家和地区,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广大消费者,否则公司信誉可能受到消费者质疑并遭受毁灭性打击。
歧视,何时能到尽头?
网友“小饭团”:中国消费者受歧视的现象,在我印象中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博主:众所周知,顾客是企业产品销售的市场,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衣食父母”。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过:“商品到货币是一次惊险的跳跃。如果掉下去,那么摔碎的不仅是商品,而是商品的所有者。”
在质疑丰田汽车的歧视时,浙江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的4问言犹在耳,他代消费者提出了4问:为什么同声不同步?为什么同病不同治?为什么同损不同赔?为什么同命不同权?希望这一次,有关部门可以再次站出来,让宜家给个说法。记者李长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