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关键词   范围 
杭州晴到少云 38~28℃ 全省
  首页 | 原创 | 浙江即时报 | 资讯通 | 高层 | 人事 | 浙江纵横 | 媒体广场 | 图片 | 专题 | 浙江概况 | 平安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人物故事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海霞”50年:一部电影和三代女性的传奇【图】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电影《海霞》当年的海报
  汪月霞出席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建连50周年纪念活动

  青年时报记者韩舒伊文实习记者张之冰摄

  浙江在线06月21日讯 据《青年时报》报道红霞漫天的大海边,波涛一浪又一浪冲刷着礁石,身背长枪的女民兵如挺拔的树木矗立在岩石上。耳畔,回响起一首悦耳的歌谣:“大海边,沙滩上,风吹榕树沙沙响。渔家姑娘在海边,织呀织渔网织呀么织渔网……”

  三十多年过去了,许多已过而立之年的人,回想起电影《海霞》和电影主题曲《渔家姑娘在海边》,依旧是心情激越。

  也许许多人并不知晓,从一开始,“海霞”就与一个地方密不可分,这就是温州市边陲岛域——洞头。50年前开始,活跃在当地的一支女子民兵连,用她们的热情和鲜血上演了一段“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的传奇,这个故事被写成了小说,然后被改编成电影,从此成就了一段脍炙人口的红色经典。

  “洞头在全国地图上看不到,但一提到‘海霞’的故乡,许多人会激动地跟我们握手。”电影《海霞》的女主人公原型——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首任连长汪月霞告诉记者。

  昨日,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迎来建连50周年……

  从海霞到《海霞》

  一只小木盆缓缓地向大海漂去,一个渔民不停地叹气,妻子忍不住地抹眼泪……听到海边有婴儿的啼哭声传出,路过的刘大伯赶忙跑过去,救起一名女婴,这时候天边露出朝霞,于是,他给这个女孩取名“海霞”。

  这是电影《海霞》开头的一个片段。

  女主人公原型汪月霞,名字里也有一个霞字,在海边土生土长,“海霞”由此而来。

  两个小“海霞”的命运同样的凄苦。

  电影里,海霞的生父李八十四和养父刘大伯被渔霸陈占鳌勾结的海匪打死,生母被逼死,刘家母子被烧死,小海霞成了可怜的孤儿。

  现实中,汪月霞1937年生于洞头鸽尾礁一个贫苦的渔民家庭,1951年,汪父中风久卧病榻,家中5人生计无着,母亲把年方14岁的汪月霞嫁到了桐桥村当童养媳。

  “苦水”里泡大的娃,有着别样的坚毅和刚强。

  1952年,解放洞头的第三次战役打响。战斗中,海岛姑娘们自觉为解放军当起了后勤,汪月霞也是其中的一员。

  这次战役中,女子民兵连的雏形悄然形成。

  这一年,汪月霞只有16岁。

  不爱红装爱武装

  建国后到文革期间,中国红色电影迎来了一个创作的繁荣时代。荧屏之外,“不爱红装爱武装”,成了女青年们的集体追求。

  对于一众“海霞”们,“武装”却是最本色的装扮,只不过,被换成了自家的打满补丁的旧衣衫。

  上世纪50年代,温州沿海仍频繁受骚扰,洞头成为军事斗争非常重要的东海海防前线。

  1958年,北沙女子民兵排成立,汪月霞被推举为排长。

  1960年4月,北京召开全国民兵代表大会,汪月霞是温州市派出的两名代表之一,这次大会上,汪月霞发了言,跟毛主席、周总理合了影,还带回来毛主席赠送的一把半自动手枪。

  从北京回来后,汪月霞提出建立女子民兵连的设想。“联防区共有12个坳口,光靠部队不行。我们这边男同志都出海捕鱼,只有女同志在家,要搞生产、管家务,民兵任务也很重,怎么办?一定要有个管理。”

  1960年6月20日,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正式成立。四个村四支民兵连、一支女民兵连加上驻守部队的连队,组成东海沿线的一条坚固的“联防线”,“一心一意保卫祖国的东大门。”

  戏里戏外的斗争

  与“海霞”的命运扭结在一起的,还有北影厂导演谢铁骊。

  1972年,谢铁骊偶然看到了女儿在看的小说《海岛女民兵》,深深地被吸引,很快,一个名为《海霞》的电影文学剧本写好了。

  然而,在样板戏一枝独秀的上世纪70年代初,电影《海霞》从拍摄到上映,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艰辛和波折。

  先是由于种种原因,摄制组几易主帅,拍摄工作断断续续,直到1975年初才制作完成,后是还没上映,一场针对《海霞》的文化“围剿”就悄然开始。谢铁骊决定给毛主席写一封申诉信,当年7月29日,毛主席作出对《海霞》的批示,《海霞》终得以在全国公映。

  在戏外,汪月霞在文革期间经历的创伤,并不亚于《海霞》诞生时的“阵痛”。

  1964年,汪月霞在南京写了《阶级斗争不是鱼死就是网破》的文章,当时就“回不来了”,相继在杭州、南京躲了一年多后,1966年返回洞头,但刚到码头就被抓了,两条辫子被剪光,并遭到毒打。然而,这仅仅是开始。

  第二天,是更严格的审问,由于不肯“交代”,她被揪住胸口从楼上摔到楼下,摔成严重脑震荡,脚指甲都被掀掉了,随后,是躺在担架上被批斗……

  这一斗,就是十年。个头结实、身子板很硬朗的汪月霞,从此落下了一身的毛病。

  汪月霞的不“交代”,保住了女子民兵连,汪月霞担任连长一职直到1982年。随后,先后有五任连长继任,民兵的招收范围从几个村拓展到了洞头百岛,前后招收超过2300人。

  50年来,从“奶奶”、“妈妈”到“孙女”,三代“海霞”始终活跃在洞头,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如今的“海霞”已成为国防、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中的一面旗帜和一大品牌。

  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首任连长,电影《海霞》中海霞的原型

  -他们说“海霞”

  汪月霞

  女子连坚持50年,很不容易,其间受到各方面的打击也很大。新时代形势不一样了,条件也不一样了,当女民兵不容易。

  女子连一年两次整组大会,我都会参加,给她们讲传统,讲连队怎么建起来、做过什么工作、以后怎么坚持下去,我们过去工作合格,今天,搞好经济建设同样需要有人来保护。

  陈玉兰

  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第二任指导员,任期24年,电影《海霞》中“阿洪嫂”原型

  不怕苦、不怕累,不管遇到什么危险,女子连要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在风险面前,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这种精神通过老带新,一代一代相传,坚持了50年。

  现在社会上有些年轻人思想不健康,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民兵连是所“大学校”,讲政治、纪律、作风,教孩子怎么做人。从民兵连出去的人到企业工作,大家反响素质都比较好,所以,我把孙女也送进了民兵连。

  陈海鸥

  《海霞传》作者

  说起“海霞”,现在的年轻人想不通,会说她们“傻”。在采访中,我也一直在问她们一个问题:到底是什么精神使她们支撑到现在?

  现在我想明白了,那是一种荣誉感。“一人当兵、全家光荣”,在那个年代,能够当上民兵,会感觉很光荣、有安全感,这已经形成一种风气、一种习惯。“海霞”是时代的一种需要,也体现了时代的一种追求。没经历过那个背景、那个时代的人,很难理解这种感觉。

 [1] [2] [3] 下一页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浙江新闻-每日关注】杭州:领导干部出入私人会所将点名通报-浙江新闻

小伙遇车祸遭拦腰碾压
世界500强高级女白领被迫请假照顾双胞胎女儿
23天里1家法院受理31件危险驾驶案 9种醉驾要加刑
杭黄铁路工程获批 2018年坐火车一个半小时到黄山
浙江新增5例H7N9禽流感病例 杭州活禽交易全部暂停
行人擅闯机场快速路被撞后遭反复碾压 责任怎么判?
"单独"二孩准生证起码要7种证明 最快节后申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50年后探访洞头岛上时尚“海霞”:一群可爱的女民兵
·何海霞中国画展在西湖美术馆开展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