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21日讯 据《青年时报》报道以生产高等级重交道路沥青、重质燃料油等化工产品的温州中油,在上马之初备受争议。很多世代为渔的洞头人,难以接受“化工”和“工业”这样的字眼。
但温州中油带来的巨大经济增量,却让洞头人看到了“魔方”的另一面。
2008年,尽管受到内外部不利因素的冲击,温州中油仍然为洞头贡献了7000余万元税收。2009年,郭宗光出任温州中油董事长后,当年便将纳税额提高到1.8亿元,产值更是达到44亿元。
而十年前,整个洞头县的工业总产值还不到10个亿。
“洞头没有优势,最大的优势就是港口。”洞头县经贸局副局长魏海平说,本世纪初以来,渔业在衰退,捕捞资源和劳动力日渐匮乏,洞头发展面临后劲不足的危险。
由于经济欠发达,财政规模小,缺少建设休闲产业的资金投入,发展旅游业同样“力不从心”。
随着2002年温州中油的投产,始终缺乏大产业的洞头,看到了大化工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温州市相关领导也开始提出在外海岛域兴建石化基地的设想。
此后,洞头进一步在产业布局上有所侧重,提出“实业兴县”,形成石化、机电、船舶修造、机械汽配、医药、临港产业齐头并进的局面。
2008年,洞头实现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5.06%;其中,工业增加值10.29亿元,比上年增长18.69%,在三产中增长最快。工业总产值也突破40亿元,而去年则突破45亿元。
工业增长的强劲势头在延续。洞头县委书记胡剑谨在年初的洞头县经济工作会议中,将“力促工业存量增长”放在今年工作目标的首位,并提出工业总产值达到11%的目标。
洞头“变重”,除工业占比扩大外,还带动了洞头产值及税收的大幅增长,经济实力“变重”。
郭宗光则告诉记者,温州中油今年前五月已纳税1.2亿元,全年将突破2.5亿元,“产值达到60亿元没有问题”。
“随着华峰尼龙66、青山镍加工等重大工业项目的落地,洞头将迎来‘原地跳’向‘三级跳’发展的拐点。”胡剑谨说。
乐观情绪在洞头弥漫。魏海平认为,目前洞头的发展潜力远没有开发完全,“我们有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线15公里,更有优越的旅游开发资源。”
在魏海平的设想里,未来洞头工业将以船舶修造、石油化工、冶炼为发展三翼。目前建成的风能发电项目也存在进一步扩大的空间,“新能源产业还有待挖掘。”
更大的机遇则来自“海洋浙江”和温州沿江产业带发展战略。
2009年,温州市沿海产业带建设协调办公室(下称沿海办)正式成立。“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积极推进沿海产业带建设,是温州自身空间拓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和新一轮目标。”沿海办主任梁超说。
根据规划,温州大力推进的“瓯江口新区”建设,几乎覆盖了洞头全县。而“加快围垦造地、基础配套、项目落实”成为今年温州沿海产业带建设的三大重点。掣肘洞头发展的硬件短板有望改观。
长期以来,由103个岛屿和259个礁组成的洞头,苦于岛与岛间缺少陆路联通,在招商引资和旅游开发上一直难有作为。规划中温州石化产业基地所在的小门岛,也没有跟洞头本岛直接联通的陆路。
相比之下,同样具有港口资源的舟山市,近年来通过修建跨海大桥及连岛公路,在海洋经济中占得了先机。
洞头长期面临的硬件困境凸显出温州发展海洋经济的软肋。而一旦温州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也带给洞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胡剑谨介绍说,为对接温州沿海产业带建设,洞头着力突出“一港两区三岛”建设。在这样的规划中,温州中油所在的小门岛温州石化产业基地,及魏海平赞不绝口的船舶修造等产业,都将囊括在温州沿海产业带建设中,获得集群发展效应。
“基地建好,平台扩大,周边配套肯定会相应改善,对我们来说是大利好。”郭宗光说。
目前在洞头本岛建厂的温州奥米流体设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福财则认为,在以后,工业企业都应该迁出本岛,迁入外沿的产业基地,“本岛作为休闲旅游区,胡书记的定位明确”。
这将是一盘很大的棋。在孙福财看来,未来洞头最合理的定位是“海洋旅游休闲度假区”。但眼前要做的,仍然是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工业,“这是必经的阶段,绕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