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21日讯 据《今日早报》报道“杨院长,浙江馆的排队时间太长了,您能告诉我浙江馆每天接待量是多大,要参观的话需排多久的队?”一位年轻观众的问题,带着急切。“在世博园省市区联合馆里,浙江馆实在是太热门了,那队伍从早到晚,几乎从不会变短——浙江馆为什么这么火?”
面对100多位带着一个个问号的观众,昨天,浙江馆的总设计师、中国美院公共艺术学院院长杨奇瑞,在上海图书馆给大家作了“‘宛若天城’——浙江馆的设计理念、主题、创意和制作”的讲座,为观众们解开了浙江馆的独特创意。
这是浙江对世博的贡献
竹立方、十二钗、青石板、青瓷碗、龙井茶……浙江馆里的亮点,让人眼花缭乱。一位上海的老先生说,看完浙江馆,最大的感受就是美:“浙江馆美、浙江人美、浙江更美。”
对于许多观众好奇的青瓷碗中的屏幕,杨奇瑞说,这个屏幕其实就是透明的液体,但绝不是清水,“清水是不成像的嘛,它是一种特殊的投影成像材料。这个技术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全国都还没有。这也算我们浙江对世博的贡献之一吧!”
除此以外,碗内壁运用了双逻辑曲面成像,也是独特的,“加上观赏过程中,我们制造的细雨和茶香、桂花香等效果,这个视频可以算得上是5D,绝对超过《阿凡达》。”还有观看平台的无痕迹升降等技术,“我相信,通过艺术和科技结合,创造新的视觉成就,浙江馆在世博会上肯定是名列前茅的。”杨奇瑞说。
浙江馆到底美在哪儿
除了介绍浙江馆运用的新技术,杨奇瑞还回答了观众们一个又一个问题。
浙江馆要排多久的队?“浙江馆一天的接待量是4000人左右,我们希望做一桌好菜,让大家吃好,来过浙江馆,绝对记住浙江馆。”杨奇瑞说。
浙江馆这么美,是不是大价钱砸出来的?“浙江馆的造价,在省市区联合馆中,不是最高的,绝对是中等水平。”杨奇瑞说,“艺术要举重若轻,智慧可以提高生产力,艺术有时能解决物质上解决不了的问题。”
浙江馆美在哪里?“有很多方面,比如我们用水来展现浙江的性格,用茶来体现回归平淡的文化,在解读方式上更国际化。在载体上,青瓷碗像是作了一首精炼的诗,体现有容乃大,同时通过人对碗的关注,实现心理上的启发。”杨奇瑞告诉记者。“最简单地说,世博会是检验人类文明的驿站,技术需要不断创新,艺术最大的魅力也在于创新,浙江馆的美,就美在创新,用新的表现方式,实现了技术与艺术完美的结合。”
“同样,在世博会上,我也得到了更多的启发,比如西班牙馆,对自己拥有的精神财富,永远有创新的勇气,还有德国馆的技术之美、严谨之美。我希望能以代表中国江南文化的高视野,去面对浙江馆的再创作。”杨奇瑞说,世博会后,浙江馆将迁回杭州,“回迁复建后,还会在创作上实现再升华,将来会成为一个只要到杭州来,就必看的一个文化展项,形成一个文化新品牌,也能够满足更多没能在世博期间参观到浙江馆的观众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