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杭州6月21日讯 一个多月过去了,一项新政对浙江民间资本去向的影响,依然备受关注。5月1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俗称“新36条”。
今天,浙江制造业、创投领域的一批浙商代表,在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举行研讨会,在与专家的交流与争论中,道出了他们的心里话。
民企准备好了吗
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院长吕福新:不少浙江的老板都埋怨说,一些产业不对民间资本开放。但我想问一个问题:即使航空、石油、铁路等领域放开了,民企准备好了吗?
丝绸之路控股集团董事长凌兰芳:浙江整个民营经济当中,有多少资本能够参与航空、铁路、煤矿、港口行业的竞争?总体上来说,我特别同意一个观点,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浙江企业是以低价格、低档次的产品满足了低层次的需求,现在这个阶段已经过去了,转型升级是最紧迫的任务。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史晋川:浙商转型升级,不能完全寄希望于“新36条”。后危机时期,国际产业转移的环节也在变化,原来是制造环节转移,现在研发、设计、品牌这些也会加快转移。这个对浙商来说非常重要。
浙江省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胡永祥:我的解读是:新的机会可能来了。但我们现在到底是否准备好了?进入这些大的产业行业,除了规模门槛外,还有人才、管理、技术上的门槛,我们具不具备?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我们还是要抓紧练内功。
抱团才有新机会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史晋川:“新36条”所有开放的这些行业,都有一定的规模门槛,不是零散的小产业资本可以进去的。要抓住“新36条”的机遇,浙商必须解决一个很大的问题:分散的小的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通过什么样的方式集聚起来,变成一个比较大的资本,然后再回馈到产业层面上去。这个问题不解决,石油领域哪怕对你开放了,最终也只能去开加油站。
浙商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华晔宇:浙江民间资本多,但规模都比较小,几千万的基金就算大的了。真的要做产业投资基金,必须要有几十亿元的规模。进入一些大的行业,一两个民营企业是做不起来的,所以一定要抱团。
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郭占恒:浙江的民间资金有两个天性,一个是小,一个是散。炒几套房子、买几个商铺很容易,但新兴战略行业、航空、军工这些就搞不起来了。民资抱团离不开创业投资公司,把小的分散的资金集合起来。
期待配套细则
省工商联政策研究室主任周冠鑫:我们最近对一千家企业做了一个调查,对“老36条”非常满意的只占3.3%,不满意的占到24.7%,很多回答是说不清楚。为什么会这样,主要原因就是缺乏配套细则,好政策没执行好。
浙江美林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任为民:“新36条”是好事情,现在关键问题是如何落地,也就是说政策细则是怎么配套的。对企业和投资界来说,最关心政府接下来会做什么,如何制定细则?
丝绸之路控股集团董事长凌兰芳:贯彻“新36条”,我对政府有一些期待。前一段时间,我们花几千万收购了一家研发型企业,因为我们手头还有点积累。但许多企业没有钱就买不了。因此,政府在这方面是不是应该有所作为,比如搭建技术创新的公共研究平台,把成果有偿卖给企业,帮助他们提升现在产业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