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之争 商业银行“下战书”
浙江在线06月24日讯三年前,温州银行衢州分行还没有正式落户衢城,而在衢州金融界,一场悄无声息的人才争夺战已经拉开序幕。时隔几年,这场战役已经发展到白热化阶段。
温州银行、招商银行、浙商银行、金华银行、浦发银行……当大大小小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纷纷瞄准衢州这块“金融洼地”开始抢滩市场时,当报纸、电视、户外和网络上大幅大幅的招聘广告映入人们眼帘时,衢州的金融界开始酝酿一场不小的骚动。
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于是,在各家新入驻商业银行筹建负责人的名单中,一些国有银行的分支行网点“一把手”和部门负责人的名字赫然在目。
出于对市场和成本的考虑,培养人才不如就地取材的本土化运作模式,已经成为了股份制商业银行对国有银行下的第一份“战书”。业内人士分析,目前衢城已经开业的几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一把手”,大部分是在衢州地区有过多年国有银行管理经历的中高层。
对此,国有银行管理层将其视为银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银行竞争越充分,人才流动越频繁,人才流动对整个金融市场和国有银行而言都是好事情,空缺的职位有人能够及时顶上来,人才梯度不会出现断链。让一部分新鲜血液流入国有银行的管理层,能够让国有银行焕发新的生机。
客户之争 国有银行“抢低点”
衢州金融市场总量只有这么大,每家银行对能分到多少“蛋糕”都心知肚明。面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咄咄逼人的“跑马圈地”,国有银行开始了微妙的转身。
“股份制商业银行进来前后,国有银行对我们小企业的态度都不一样。”一边是大企业大客户,一边是小企业小客户,国有银行选择向左转还是向右转?小企业主的感受自然最为深刻。
两三年前,沈家的小企业主傅先生几乎跑遍了全市所有国有银行,因为没有担保抵押物,没有银行愿意为他提供贷款。但是现在,随便走进一家银行,都能找到针对无有效抵押物小企业研发的融资新产品,而且办理贷款的速度之快远远超出他的预期。
大企业数量有限,小企业的空间无限。深谙市场发展方向的国有银行,在面临巨大的业务调整和转型压力时,纷纷把关注的目光转向中小企业和“三农”产业。成立中小企业专营支行和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立中小企业和“三农”服务的“绿色通道”,将人员与优化流程向中小企业和“三农”倾斜……短短两年时间,国有银行通过行动透出的的意图相当明显:要从商业银行手中抢得新蛋糕,必须先放下自己一贯的“高姿态”。
对小企业是如此,对普通市民更是如此。如果说两年前各家国有银行还只是提出一个零售银行概念,那么随着招商银行、浦发银行的入驻,四大国有银行已经纷纷把目光瞄向了零售银行业务,争做全国最好、最大的零售银行已成为不少国有银行的公开口号。在白热化的客户竞争面前,没有一家银行愿意放弃庞大的普通市民群体,毕竟,依靠传统的公司业务和高端个人客户而获取丰厚利润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服务之争 国有银行屡出“杀手锏”
服务,一直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吸引客户的“金字招牌”,却是国有银行多年来一直无法触及的痛。面对股份制商业银行接踵而至入驻衢城的现实,衢城的国有银行正努力寻求提升服务的契机。
排队是银行服务最直接的一面镜子。在“银行多过米铺”的当下,当排队长龙成为营业网点一景时,对于银行来说,损失的不仅是顾客的时间与好心情,更是顾客的信任。叫号机、网点转型、大堂经理、自助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随着国有银行服务意识的再度觉醒,这些缓解银行排队现象的配套服务让国有银行的服务在市民心中再度重活。
“目前,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的同期存款利率相同,在利率相同情况下,如何吸收更多储户存款成了银行间竞争的焦点。”业内人士坦言,银行间竞争的实质就是“拼服务”,银行可以为储户提供优质周到的服务和便携的网络,才是竞争最有力的筹码,也是银行生存的基本因素。
网点,则成为银行销售成功率最高的渠道。据全市金融业的相关统计数据,截至去年年底,在全市范围内,工商银行设有32个营业网点,农业银行设34个,中国银行设24个,建设银行设25个。高度依赖网点来吸引顾客,提高“钱包”占有率和销售收入,已成为衢城国有银行比肩目前股份制商业银行最为突出的一项服务优势。(衢州新闻网-衢州日报 记者周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