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连续6天强降雨后,昨天,处州大地再遭大雨侵袭,中间的放晴时间,只有短短24小时。
丽水各受灾县面临雪上加霜境地:第一轮强降雨已导致大量防洪设施被毁,来不及修复。吸饱了水分的山体更加变幻莫测;而新一轮大雨,不仅会造成洪灾,还使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增加。
一场防汛抗灾的保卫战再度打响。
张开基层防汛网
刚回家睡了一天安稳觉,24日,丽水市防汛办主任张映辉又开始蹲守办公室。
“幸好,已提前一天为今天的雨在做准备。”张映辉说。趁着一天的暂晴,丽水市防汛指挥部要求各地抓紧时间检修山塘水库、加固河堤、抢修水毁设施。如今,尽管大雨再度来袭,但指挥部里有条不紊。
今年5月刚通过初次验收的基层防汛体系,在丽水再度发挥重大作用。采用网格化管理的防汛系统,明确了2.7万多名责任人,建立了2669支村级抢险队伍,184支乡镇级抢险队伍,131支县级抢险队伍。
与此同时,丽水市每户村民在6月初就收到了防汛“明白卡”。“你是由哪一个村干部负责,逃生时该逃到哪去,上面都写得明明白白。”张映辉说。
丽水市建立了329个防汛自动测报和预警监测点,只要达到一定的降雨量,系统就会自动在每个节点,将雨情及时发送到各县、各乡镇责任人手中。
“今夜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启动四级预案,请各巡查员上岗巡查……”昨天下午3时,缙云县前路乡山塘水库巡查员、地质灾害监测员、危房巡查员及村干部和驻村干部的手机都接到了乡政府“公共信息平台”发来的“正式通知”。
根据水雨情分析,丽水市防汛办对各大水库进行科学错峰调度。23日,丽水最大的库区滩沆水电站水位逼近正常蓄水位160米,防指果断实行了该电站建成后的首次开闸泄洪。昨天,紧水滩、滩坑等大型水库的水位都被时刻监测着。
24小时睁着的眼睛
24日,新一轮强降雨如期而至。刚从抢险一线回到家中,还没来得及把手中的热茶喝完,云和县崇头镇垄铺村驻村干部吴浙和又冒雨出门,投入到“进村入户大排查”。
“除了检查隐患点情况,更主要的还是‘检漏’,看看其他地方有没有露出险情的苗头。”吴浙和特别向同行的两位村干部交待。
垄铺村历史上就是泥石流多发村,这次暴雨来袭,吴浙和和几名村干部几乎不敢合眼,每天要在村里转几十次。
险情不只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发生。连续暴雨,加上丽水山区地形陡峭,险情还会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发生。
每个村因此都建立了24小时巡查队。巡查队队员全天候在屋前房后、山上山下进行地毯式排查,紧紧盯着被雨淋到的角角落落。连续不间断的全方位巡查,使得崇头镇从镇政府到村委会的每一名干部,从16日起每天睡觉时间都不超过3小时。
“村后有些小塌方,虽然问题不大,但我们已及时向上反映,并且拉起警戒线。”吴浙和说,这几天,不管是容易塌方的地带还是不容易塌方处,他们都一个不漏地巡查。同时,5辆转移备用车已在待命之中,镇里的避灾中心也已清理出来,可以容纳数百名群众,食品、饮用水等都已先期到位。
“面对险情,没有侥幸!我们要求每个村都要有一双眼睛24小时睁着,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吴浙和说。
打消防灾侥幸心理
暴雨催生了不少有关转移的民间智慧。
“大家按照第一逃生线路,马上转移!”昨天上午,庆元黄田镇朱黄村地质隐患点群众,在干部带领下有序撤离。
“全村200多人全部撤离只用了20分钟。县里发下来的光碟,作用可不小。”朱黄村党支部书记蔡竹章感慨地说,“险情发生后,老百姓能很快意识到危险,绝大部分群众都非常配合搬迁转移。”
原来,端午节前后,黄田镇的每一个乡村,都在播放一部纪录片,内容是桑美台风带来的巨大创伤,以此提高群众防灾抗灾的警觉性。
思想大动员,还做到了现场。黄田镇组织每个村的村民代表到崔上村发生泥石流的灾害现场观看。“亲眼目睹房屋被巨大泥石流淹没的悲剧场景,从根本上打消了大家的侥幸心理。”黄田镇党委书记吴小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