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毒成瘾倾家荡产
他们俩,一个曾是有国内重点医科大学医学专业背景的市级医院儿科医生,家境殷实,前途无量;一个曾是头脑活络、办事精明的生意人,独立经营着一家近千平米的大型酒吧,身家近千万,生活自在逍遥。而今,他们却都生活在强制隔离戒毒所的高墙内,曾经自由美好的生活,因为吸毒而坠落。
在第24个“6·26国际禁毒日”即将到来之际,本报记者跟随禁毒民警,走进强制隔离戒毒所,与戒毒人员面对面,听他们讲述内心的挣扎与痛苦。
6月23日,位于龙游县湖镇镇的浙江省十里坪强制隔离戒毒所内,正在举行开放日活动。十几名来自龙游县城的娱乐场所经营者端坐桌前,聆听4名戒毒人员的“授课”。张少华和曹博光也在其中,他们用自己特殊的经历和体验作为“教学内容”,给大家上了“拒绝毒品、抵制毒品”的特殊一课。
儿科医生:我被自信害惨了
36岁的张少华戴着眼镜,面色红润,尽管穿了囚衣,又理了短发,但直视人的目光中仍透出自信。只在谈及未来时,目光不自觉地瞟向远处,神情也当即忧郁和落寞起来。
13年前,张少华从国内某重点医科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市级医院成为一名儿科医生。年纪轻轻即拥有了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人生的美好画卷就要在张少华面前铺展开来。然而就在次年的一次同学聚会上,原本无量的前途走入迷茫。“十几个人,花费了7万多元钱。”张少华向记者形容那场奢靡聚会。就在那次聚会上,他看到了被叫做“K粉”的小包粉末,也看到了许多同学在吸食“K粉”后摇头晃脑不能自制的亢奋模样。有同学递来一小包,招呼他“尝尝”,张少华犹豫了一下。“我当时想的是碰一下没关系,我是学医的,肯定能戒掉。”张少华说,就是因为这种盲目的自信,他第一次接触了毒品。而在之后的两三个月里,他隔三岔五地就会“碰”一次。
时间进入1998年底,家人催促张少华办婚事,张少华开始“戒毒”。他依赖安眠药在家里睡了半个月,然后忙着订婚、结婚,两三个月来居然没有犯毒瘾。“果然,这东西不难戒啊。”张少华说,就是这个想法,毁了他原本美好的生活。
婚后8个多月,妻子怀孕了。张少华却又与几名“毒友”混到了一起。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他每天都吸食“K粉”,直到在买毒品时被熟人看到,他的家人知道了一切。
父亲是寡言的人,只对张少华说了一句话:“如果你还想做人,就去戒掉!”
张少华再次戒毒。但“戒”了十几天,休息了一个月,张少华仍然觉得迷迷糊糊,甚至在上班时开错了药,幸好护士细心,才避免了事故的发生。家人只得将他送去强制戒毒。五个半月的强制戒毒后,张少华发现自己被医院开除了,而父亲也变得苍老许多。
2000年,人生瞬间从得意的云端坠入失意的谷底,张少华常常心情不好。而心情不好时,就会想着“吸一口”。好在有父母、妻子在身边,他努力克制着。2003年,为了鼓励儿子戒毒,身患肝癌的父亲还花30多万元买了辆车送给张少华。可是这些克制和鼓励,在2005年底彻底失去作用。直到2008年8月,张少华在上海一间宾馆吸毒时,被警方抓获。而这3年,张少华为吸毒花销100多万元,掏空了家底。以至于66岁的老父亲为维系生活,打工至今。
再有一个多月,张少华的戒毒期就满了,可是他却愈加迷茫和忧郁。妻子两年前和他离了婚,11岁的女儿由父母抚养。生活的压力已然很重,而自己对毒品的抵制是否能禁得起一切诱惑还是未知数。
目前,张少华正在自修心理学课程,他希望以后能开一间心理诊所,为了创业,也为了更好地戒除“心瘾”。
酒吧老总:我被家人送进戒毒所
38岁的曹博光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老一些,嗓音沙哑,面色灰暗,露出的小腿能看到突起的骨头和青筋。而就算这般消瘦的模样,也是比今年4月9日被送进来时重了五六公斤的。
和弟弟、妹妹一样,曹博光曾经也是个精明活络的生意人。2005年,他曾投资在乐清市区繁华地段开了一家酒吧。因为经营有方,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眼看着生意越来越火,他却接到了酒吧服务员的反映:有人在酒吧里吸毒。“我当时想,反正我不提供毒品,只是做我的生意,客人吸毒是他自己的事,能赚到钱就好。”曹博光说,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自己对顾客在酒吧吸毒的事视而不见,时间长了还跟一帮“毒友”顾客有了交情。
2006年夏天,一名老顾客提出要包下酒吧的下半夜场开生日派对。一心想赚钱的曹博光满口答应了。那晚,来了几十个人,他们在震耳欲聋的音乐声中,分发小包粉末,吸毒狂欢。老顾客招呼曹博光也“吸一口”。架不住老顾客的热情,曹博光吸毒了。
“刚开始我是看到顾客吸毒就绕着走,到后来却是恨不得也上前吸一口。”曹博光说,自己很快就沦落为“瘾君子”,每天懒洋洋的,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酒吧也没心思打理了,赚钱的事就更不放在心上了。不久,酒吧就进入当地警方的视线,在一次毒品打击行动中,酒吧被查封了。曹博光几乎倾家荡产,自己也被送进了强制隔离戒毒所。
而这些,还只是曹博光16年与毒品纠缠不清的一个片段。1994年他开始接触白粉,1996年有了毒瘾。父母发现瞬间消瘦的儿子,心里起了疑,悄悄开锁进了房间,果然撞见了儿子正在吸毒。苦劝无用,父母狠心向警方举报,将儿子送去劳教。
3年后,曹博光再次吸毒,又被父母发现。父母将儿子关在了家中。曹博光全身发汗,犹如百爪挠心,在毒瘾中煎熬了十几天。后来实在忍不住,看父母铁了心关着自己,他自己打电话报了警。他指望警方能“解救”他,最后再次被送去劳教。
“这次是弟弟非把我送进来的。”曹博光说,4月9日那天,他因为吸毒被当地警方抓获。原以为在北京做生意的弟弟会想办法把自己“救”出去,没想到弟弟专程托人找到了警方,请求警方务必把哥哥“关起来”。
“弟弟妹妹说,把我关起来,虽然没有自由,但终究还能见到,还有哥哥在。如果任由我吸毒,指不定哪天就死在外面,再也没有哥哥了。”曹博光说,刚进来那几天,他很生弟弟的气,而平静下来反复想起弟弟妹妹的话,自己才知道错。
“这些年吸毒,身体差得一塌糊涂,爬楼梯才到二楼,就已经喘得不行。快40岁的人了,再这样下去不行的。”说到这里,曹博光说想起同他一起戒毒的一个人,51岁,头发都白了,却不知道明天在哪里。这一切,都是毒品害的。(文中当事人系化名)
记者手记
明天就是国际禁毒日了,今年禁毒日的主题是“参与禁毒斗争,构建和谐社会”。从两名戒毒人员吸毒的经历中不难发现,环境因素对吸毒者的影响是巨大的。由此可见,人人参与禁毒斗争,构建无毒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而当不法分子为了获取暴利,鼓吹新型毒品花费小又不会上瘾时,我们也很容易从戒毒者的经历中看到,毒品不仅会使人上瘾,让人耗尽家财拖累家人,更会损害人的身体和中枢神经。远离毒品,远离伤害!
(衢州日报 记者 巫春燕 通讯员 胡澄 吴国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