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在绿色浪潮涌动的后危机时代,浙江将以怎样的路径切入?
当低碳成为生活消费新主张时,我们会作出怎样的选择?
如果说,节能减排是在做减法,努力偿还长期粗放增长欠下的资源环境债;那么,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则是在做加法,是我省未来发展拓展新空间,为增强我省国际竞争力增添新动力。
一项涉及自然、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生产、流动、消费各个环节以及地区、产业、企业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已经在浙江大地上悄然萌动。浙江未来发展,必然建立在生态可承受的基础之上,在保证自然再生产的前提下扩大经济的再生产,从而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
循环经济方兴未艾
一个原木色的纸盒里面,装着笔记本、名片夹、U盘、钥匙扣和圆珠笔,每件产品上面,都印着一句话:“我曾是个饮料盒”。
这些产品的前身,正是废弃的牛奶饮料盒。杭州富伦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利用新型铝塑分离技术,将其分离成纸浆、塑料粒子和铝粉,并设计加工成30多种产品。2009年,富伦共处理废弃饮料盒1.5万吨,相当于15亿只饮料盒,实现产值4000多万元。
富伦人算过一笔账:每回收1万吨饮料盒,可生产再生纸浆6750吨、再生塑料2250吨、再生铝粉56吨,相当于种植了11万棵树,节约70万吨水,节省了7000吨石油、1.7万吨铝土矿,节约垃圾填埋场地约50亩,减少垃圾处理费400万元,减排二氧化碳2.5万吨,同时还创造了2000多个就业岗位。
从饮料盒到笔记本的重生,正是资源小省浙江努力打造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之一。在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浙江经济时刻伴随着资源短缺的瓶颈。因此,改变以往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通过发展循环经济,破解资源与环境的双重制约,成为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沿着滨海主干道进入宁海湾开发区,一座投资200亿元的现代化电厂——浙江国华宁海电厂拔地而起。“一期工程投资85亿元,有20亿元投向环保。”电厂负责人介绍,“电厂除尘率、脱硫率、脱硝率比欧版标准还要严格。”
依托国华电厂,派生出36个工业项目,总投资230多亿元,把电厂一期每年产生的60万吨粉煤灰、20万吨脱硫石膏全部消耗掉,形成煤—电—粉煤灰—水泥、煤—电—石膏—石膏板、煤—电—粉煤灰—新型墙材三条循环产业链。紧临电厂的宏韵建材有限公司,一年“吃”掉电厂6.3万吨粉煤灰,制成的新型墙材相当于节省了1亿块标砖。
而在宁海长街等3个镇乡之间,连片10万亩农田的立体循环农业模式正在全省推广:果蔬园废弃的菜叶,成为养殖场的绿色饲料;畜禽的粪便和打碎的秸秆混合,制成绿色有机肥还田;动物的尿液通过集中发酵成沼气,免费供应给周边农户烧火做饭;沼液通过管道流进果蔬园肥田。
像这样的循环经济模式,正由点到面、从自发到自觉、由块状的特色区域向整个省域铺开。
目前,我省资源综合利用工业企业产值达到220亿元。从今年开始,我省又将启动25个循环经济试点基地和100项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建设。
生态优势变为生态资本
天台县石梁镇的高山村方广村,日前又迎来了一批上海游客。全村22户人家,全都办起了农家乐,每户年均增收近4万元。
丰富的生态资源,成为山区的点金石。以天台山水、云锦杜鹃为重点,发展特色生态旅游业;以天台云雾茶、高山蔬菜和其他特色种养业为重点,发展特色生态农业——天台县的生态产业链链接了深山和城市,形成了年销售达25亿元的生态套餐。每年200多万名城市居民走进天台山,又将200多个天台农特产品带回城市。
高品质的生态环境就是稀缺要素,就是重要生产力。有着得天独厚自然环境的丽水,打起了生态牌:早在2008年6月,庆元县就取消了地处高海拔山区的13个东部乡镇工业生产、工业税收和招商引资等方面的考核指标,重点考核生态保护和生态高效农业发展等工作。以开发小水电闻名的景宁畲族自治县,叫停炉西峡水电站项目,只为保护完美的山水原始生态。林业大县遂昌,在原有86.5万亩生态公益林的基础上,又将91万亩山林纳入限伐区进行保护,这至少要投入1400多万元……
这些看似不寻常的路子,却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生态旅游正成为丽水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2009年其总收入占全市GDP的16%多。该市食用菌、特色水果、名优茶、高山蔬菜、畜禽等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迅速,国家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达到344个,生态、原生态、绿色、有机的品牌和理念提升了丽水农业和农产品的竞争力。
无论是在山区还是平原,人们在努力实践着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生态文明的理念正悄然改变浙江大地……
产业新布局紧扣低碳
能源短缺和环境问题迫使全球走向低碳,而在低碳经济的全球博弈中,新能源产业渐成兵家必争之地。浙江也奋起直追,谋求制高点。
低碳经济的核心是新能源技术,包括风能、太阳能、地热、潮汐、生物质能、水电及核电等。
漫长的海岸线,成为浙江捕捉风能的宝地。岱山、慈溪、温州等地,一批风电项目纷纷开建;
嘉兴市秀洲区启动了节能产业园一期工程,园内所有建筑的楼顶都将铺上一层太阳能光电板,每天能为电网输送“绿色”电力;
嗅觉灵敏的民营企业纷纷看好新能源:华仪电器、天马轴承等介入风能;正泰、昱辉、向日葵等主攻太阳能……
在清洁、环保、可再生的背后,新能源更诱人的是其庞大的产业帝国。风电、太阳能发电设备具有科技附加值高的特点,将给浙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深远影响。
2009年5月7日,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光伏等新能源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实施“六个一百加一个基地”计划、光伏等新能源产业提升战略以及一揽子政策措施。力争到2012年,全省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350兆瓦,实现光伏、风电等新能源消费量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1%以上,成为国内重要的新能源装备研发和制造基地,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新一轮产业布局中,我省不少地方顺应低碳趋势,将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等放在突出位置。
杭州在全国率先出台低碳新政,着力构建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低碳社会“六位一体”的低碳城市。宁波依托东部新城国际贸易展览中心、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和国际金融服务中心三大中心建设,引导以金融、会展、航运、文化创意等高端服务业加快向江东集聚。绍兴提出,在5年内,实施200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投入,建设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节能电光源、环保装备3个先进制造业基地,打造1000亿元节能环保产业规模……
绿色消费推动生态经济
在浙江,生态文明的意识逐渐扩展到更多的人群,绿色逐渐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清新。
上下班以步代车,每张纸双面打印,洗衣服后不用洗衣机甩干而选择自然晾干,电脑不工作时关闭主机及显示器……这是城市白领的绿色片段。
用沼气烧火做饭,装太阳能热水器,爱护山林、古树和溪流,再也不乱丢垃圾……这是乡间兴起的绿色风尚。
东西越“土”越好,无公害、有机食品走俏,节能灯、节能家电畅销——人们的消费观念在改变,“今天,你低碳了吗?”成为最时尚的问候语之一。
绿色选择潮涌——每个公众都是消费者,倘若每个消费者都选购环境守法企业的产品,必然倒逼污染企业改变其行为。
人们意识到,建设生态文明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方式、生存态度都会深刻影响区域乃至全球的生态环境。绿色生活,既维护自身的环境权益,又能推动每一家企业的节能减排,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今天,尽管新兴产业的规模还有限,尽管还存在种种欠缺,但我们坚信:绿色和低碳,绝不仅仅是漂亮的口号,它们就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