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浙江频道6月28日电(记者 黄深钢)“6.26国际禁毒日”来临之前,舟山公安边防普陀大队官兵组织禁毒、戒毒宣传日活动。在这支寻常的宣传队伍里,却有一个不寻常的人——他不但向过往群众发放禁毒资料、讲解毒品危害,甚至还和前来登记受帮教的吸毒人员热情地打着招呼——他就是普陀大队社区禁毒义工周渔(化名)。
很少有人知道,5年前,周渔还是一个人见人怕的瘾君子。
毒瘾上来,提着刀去“找钱”
周渔出生在舟山的一座平静的海岛渔村。5年前,不到三十岁的他却是村里的一颗“不定时炸弹”。“毒瘾发作起来没有他不敢做的事情,没有他不敢敲诈的人,也没有敢惹他的人。”乡邻们这么评价他。
周渔以前是个典型的渔民,一年有半年出海钓鱿鱼,收入四、五万元。2003年,他开始染上毒品,当年5月,周渔因吸毒被公安局强制戒毒六个月,但恢复自由后才2个月,他就又开始复吸毒品,不但把20多万的家庭积蓄败得精光,自己还因再次因吸毒被劳动教养两年。
2006年,从劳教农场出来的周渔不得不面对家徒四壁、妻离子散的窘境。但他却不思悔改,反而以自己“前科累累”为荣,开始了“村霸”生涯:家里没有肉吃了,就从邻居家里抓鸡下酒喝;没钱买酒了,就从小店里赊酒;想要吸毒了,他就拿着刀子去各个商店要钱。几个月下来,这个曾经朴实的渔民彻底沦为人们眼中的“社会垃圾”。
“好久没吃生日蛋糕”
由于周渔被强制戒毒和劳教过,所以管辖他所在村的虾峙边防派出所就成了他的死对头。有时候派出所民警在街上遇到周渔,主动上前打招呼,他也总是不理不睬。民警利用大走访机会多次找他谈心,周渔更是闭门谢客。
但细心的民警并未放弃。2007年,通过户籍查询,派出所得知了周渔的生日。到了那天,社区民警买好蛋糕来到周渔的家。当周渔看到民警亲手为他点燃生日蜡烛时,自言自语地讲了一句:“好久没有吃蛋糕了”。
自打那次过后,周渔虽然对民警的态度有了好转,但孤单、贫困的生活仍使他很难振作,自从周渔吸毒后,连他十岁的女儿由于交不起学费而辍学了。周渔的困难被热心的社区民警记在心里,虾峙边防派出所组织官兵为小周同学捐款1800元学费,还购买了学习用品送给她。在民警长达半年的沟通帮助下,女儿、妻子先后看到了周渔的改变,回到了他的身边。这使得周渔的生活热情重新被点燃了。
授人以渔,瘾君子变百万富翁
温暖的家庭,令周渔摆脱了毒品的魔掌,但三年的吸毒经历,也让他脱离了社会,捕鱼技能跟不上别人,社会关系很僵,自己又没有一技之长。
周渔向帮教民警吐露了心声。为了让这个曾经破碎的家庭重新真正独立起来,边防派出所又积极与当地虾峙镇政府协调,于2007年6月为他争取到2万元的创业资金和5万元的银行贷款,使周渔办起了虾峙镇上的第一家渔民农家乐。
周渔对这次创业机会十分珍惜,努力经营,使小店的生意越来越好。2009年,周渔接连新开了2家饭店,目前已经身家百万元。
今年的“国际禁毒日”前夕,当了百万富翁的周渔主动走进了普陀大队禁毒义工的队伍。他深有感慨的说:“毒品并不可怕,转身的背后,用爱可以筑起崭新美好的生活”。(完)
(注:周渔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