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30日讯 据《今日早报》报道在民企二代接班的高峰时期,却出现如此规模的二代拒绝接班。在“子承父业”传统思想熏陶下的民企一代们居然也有如此比例的人不希望二代接班。
这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原因?民企接班不能顺利完成,浙江的民营经济是否真如外界所言,会出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吗?就此记者奔赴东阳、义乌等我省中小企业最集中的地区进行剖析。
辛苦让二代望而却步
义乌一家进出口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方也告诉记者,义乌民营企业的第二代没有接班,并不是个案,而是普遍的社会现象。谈到第二代没有接班的原因,方也认为,主要有两大原因:
一方面,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大关系,以前长辈希望把亿万家业传给后代,不仅义乌、东阳的企业如此,整个中国的企业都是如此。父母原先赚钱非常辛苦,通过一步步积累,才走到现在,呕心沥血的他们不希望子女重走自己的老路,而是希望孩子能有个好的出路。“在义乌,你可以发现一些公务员或在事业单位的年轻人,拿着不高的工资,却开着宝马上班。”
另一种情况是,子女不求上进,认为父母有钱,每年可以收不少房租,感觉财富来得太容易,不愿吃苦,成为了公子哥。在义乌,有的人一年最多能收几百万元的房租。一些原本做生意的,因为在有些专业街有店面,平时就收收房租,打打牌,没有了当时的创业热情。有人因此号召义乌人重新拾起“拨浪鼓”精神。
二代更喜欢新兴行业
现在很多民企二代都是海外留学归来,在国内国外都见过大世面,回来后再看家里的企业,觉得这样不行那样不行:行业传统、规模小、环境简陋、发展方式粗放……因此他们不愿意回到小地方的小企业里继续干下去。相比之下,一些有前景有个性的朝阳产业,诸如动漫、游戏,对于一些年轻有想法的二代们来说,更有吸引力。
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的郑广建,对浙江的民营经济有一定研究,他也表示:“浙江的第一代企业家能吃苦,第二代相对就不行,尤其是义乌一带的传统民营企业,生意靠的是走数量,利润很低,平时很辛苦。而这些企业家的孩子接受过教育后,对一些新兴的行业,如私募、风险投资等会感到兴趣。他们在内心上对传统行业比较排斥,觉得做老爹那一行,累死还赚不来钱。”
义乌的民企二代小胡便没有继承家里的企业,而是干起了自己喜欢的视频网站:“义乌有很多民营企业的第二代不愿接班。一些不是很大的企业第二代,看厌了老行当,最后父母还是干自己的本行,子女自己另起炉灶。我的一位朋友,家里是做涂料生意的,资产几千万元。但他不愿意接班,而是做起了汽车顶上的绒布,给一些汽车生产商供货。他觉得涂料技术含量低,自己的产业更加高科技。”
家族企业社会化或加速
正如一枚硬币有正反面,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杨轶清认为,浙商二代不接班或未能接班,各有利弊。
不利的一面是,浙商二代不愿意或未能接班,浙江民企的可持续发展面临隐患。而有利的一面是:因为浙商二代不愿意或未能接班,而父辈们又不愿意放弃自己白手起家干了一辈子的事业,所以这些民企必然会聘用家族外成员来继续经营,这就推动了职业经理人的出现。过去家族外的管理人员无法进入企业的核心管理层,也没有股权股份,许多职业经理人都没能很好地发挥作用。而这些家族式民营企业如能提拔更多的职业经理人,势必会推动家族企业的社会化发展。
方也也认为,第二代不愿意或未能接班,是正常现象,你不能要求这一代人一定要按某个模式走。事实上,任何市场都是按规律来办事的,大浪淘沙,企业的新陈代谢没做好,可能别人会进入这个市场。在义乌这个没有围城的城市里,想做生意的人很多很多,这不仅是义乌的市场,也是全球的市场。
“如果传统的民营企业面临传承问题,后继无人,可以考虑引进‘空降兵’,采用新的股权结构,可能企业会走得更好。从这个方面看,也是一种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