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01日讯 据《青年时报》报道年轻父母工作忙压力大,孩子怎么办?据去年11月杭州有关部门数据,杭州有逾半数年轻父母,选择让爷爷奶奶帮忙带孩子。然而,过分溺爱、育儿观念老旧……三代同堂的家庭里,隔代教育的矛盾开始凸显。
昨天,杭州市第一家社区心理宣泄社、第一个专业的社区心理组织——闸弄口街道春晖社区“潘多拉之盒心理魔方”启动,浙江工商大学社工系主任马良教授开启了团体辅导第一讲,针对在家带孩子的祖父母遇到的问题,为“隔代教育”心理健康支招。
现象:老人“爱无度”孩子被宠坏
建议:让年轻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
这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付出者成被埋怨的对象。
“爸妈很宠孩子。女儿喜欢被抱着睡觉,白天我妈会一直抱着,晚上我带孩子,把她放到床上她就哭,爸妈听到哭声就会出来抱怨。”张红的孩子刚满1周岁。她说,在爷爷奶奶的宠爱下,女儿竟养成抓人头发、抠皮肤、打手掌、嘴巴咬人等坏习惯。
张红说,父母还喜欢宣扬老传统。对孩子吃钙片、鱼肝油、奶粉等很不能接受,总说“以前养你们的时候该怎么吃怎么吃,还不是一样长大”。
“我发现,要让父母接受新的育儿观念,我们子女自己讲不太有效果,需要第三方权威人士介入。”张红说,她发现有三种声音父母最愿意听:医生的嘱咐、媒体上的信息、邻居的经验。
【教授支招】0~3岁正是儿童情感依附的关键阶段,白天由老人带孩子,到了晚上,需要把带养权归还给父母,双休日时,一家子可以带着孩子进行亲子活动。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时间分配问题,对于孩子的心理发展来说也有着重要意义。
无论怎样,祖父母不能替代父母的责任和义务,要让年轻的父母逐渐进入自己的角色,与孩子一起共同成长。
现象:孩子爱顶嘴老人没权威
建议:追溯家庭影响给孩子树榜样
“隔代教育”的主角之一,老人们也有一肚子的苦水。
“孙女竟然这样给我规定:打电话、写日记、换衣服时我不得靠近她,否则就是侵犯隐私。”对11岁的宝贝孙女,沈婉珍越来越不知道该怎么办。“她古灵精怪,大人比较宠,现在一句重话也说不得。”
小孩子很会顶嘴,是昨天在场的15位老人的共识。一名外公表示,外孙使小性子时,好说歹说也没用,只能抬高音量,在气势上“压倒”他,但就是这个,最近也越来越没效果了。
【教授支招】不少家庭都很看重小孩的学业,对孩子心态的培养却比较少,孩子容易变为个性很强的小公主或小王子。遇到孩子顶嘴,一方面,大人不应该有“我是大人我就是权威”的心态,要看孩子是不是顶得有道理,给他们时间反思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追溯家庭的影响,如孩子的爸妈是否尊重老人,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让孩子看到老人在家里是有权威的人。另外,老人可以用精神奖励的方法,对孩子每一天的表现进行评价。根据孩子的表现,评定今天能得几颗五角星,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现象:孩子课业压力大老人干着急
建议:不要过多关心给孩子空间
已经16岁的孙女是朱志和一手带大的,目前在杭州某重点中学读初二。但随着孩子长大,朱志和渐渐开始感到力不从心。孙女的课业压力很大,每天作业至少到晚上11点才能完成。而从孙女小学三年级开始,作业本里的内容她就有不少看不懂了,唯一能做的就是嚷嚷着让孙女快点做,早点睡。
“我家小伢儿才上小学,写两个字就喊累,我也不懂,不知道该怎么管?”现场,遇到同样问题的老人很多。
【教授支招】爷爷奶奶疼爱小辈,孩子做功课时常在旁问长问短,其实,过多地打扰反而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给孩子自主学习的空间,不做孩子口中“烦人的外婆外公(爷爷奶奶)”,如果不能给孩子学业上进行辅导,就留给他们一个安静的空间,让他们学会安排自己的时间。
同时,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例如,孩子在做作业,家长不应该在房外把电视开得很响,这样会影响孩子集中注意力。
现象:吃饭慢学东西不坚持说了又不听
建议:少命令控制,多商量沟通
吃饭慢、做作业慢、学东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余玉静的7岁孙子让她很头疼。掰着手指头,老太太罗列出一大堆难题。
【教授支招】最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少命令、控制,多商量、沟通,要以疏代堵。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前先思考孩子到底要什么。比如孩子做作业慢,要分析是因为不会做还是不感兴趣,再和孩子爸妈商量,采取针对性的方法。
在行为习惯的培养上,可以对孩子进行“同伴教育”。“同伴教育”即具有相同背景、相似经历和年龄的伙伴或群体,一起分享知识和观念,利用朋辈的影响力,彼此之间传递健康向上的思想、知识,以唤起共鸣。多约邻居孩子一起玩耍,孩童的同伴关系能满足他对团体归属感的需要,情感上得到同伴的支持也能产生安全感和责任感。
>>相关
社区心理辅导
能走多远
杭州出现首个专业社区心理组织
春晖社区“潘多拉之盒心理魔方”,是杭州第一个专业的社区心理组织,面向不同年龄层的居民提供心理辅导。
“潘多拉之盒心理魔方”邀请相关专家接受咨询,设置了“精神垃圾中转站”心理咨询、发泄人偶“降压”疗法、“天籁之音”音乐治疗吧、“专家帮帮忙”心理团队辅导、“手拉手,我们都是好朋友”QQ虚拟交友社。
上班的青年居民,白天可在QQ虚拟交友社寻求专家在线咨询或是留言,晚间到宣泄社里打发泄人偶、听音乐、和工作人员聊天来解压;与天杭学校联网,学生白天可在校找心理老师倾诉,宣泄社在晚上、节假日跟进服务;老年人可在宣泄社或在家中接受心理辅导,有严重心理问题的,与地段医院配合治疗。
国内社区心理工作刚起步
目前,国内其他城市开设的社区心理工作室的工作内容涵盖家庭、婚姻、邻里、恋爱、学习、自我意识、情绪情感、职业发展、神经症等各种问题的辅导与咨询。2002年,上海徐汇区康健街道成立全国第一个心理咨询工作室———“心理阳光工作室”,之后,其他各大城市的社区也纷纷开设心理工作室。
但由于我国的社区心理工作尚处在起步阶段,目前社区心理咨询服务机制还不够健全,服务人员的水平有待提高,宣传的力度不够深入,居民对社区心理咨询服务还缺乏认识和理解。有些居民认为去看心理医生多半是精神问题,怕别人发现后误解,还有居民不相信社区心理服务人员能够帮自己解决心理问题,或认为自己不存在心理问题等,导致社区心理辅导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各大企业鲜有心理咨询室
在国内各大企业中,鲜有设立辅导员工心理问题的工作室。如富士康这样拥有庞大员工群体的企业,也是在发生了员工连续跳楼事件后,才开始设立心理咨询室。
□见习记者 陈素萍 实习记者 徐诗漫 通讯员 许洁 何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