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02日讯 据《今日早报》报道老杨是个生活在城市中的农民,当田地变成高架,村子变成小区后,老杨就没有再种过什么东西了。可老杨还是每天往附近的农科院试验田里跑。
除了感受下泥土的气息,老杨看得更多的是人和鸟儿的斗争。“这场斗争,我看了10多年了。有时候碰到农科院的人,他们总说,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好法子,既能保护试验田,又不伤害鸟儿。我都替他们急。”老杨抽着烟说。
老杨住在冯家桥,13年前这里是一大片稻田,还很偏。
在冯家桥附近,有一片两百亩的试验田,属浙江省农科院,他们有个部门专门研究各种水稻等农作物。
那时候,最多的是麻雀。老杨闲来也会用土枪打几只当下酒菜。如果麻雀大批跑到田里,老杨就扎个稻草人吓唬它们。“不过那时田多鸟少,随便吃,没啥影响。”
不过老杨倒是经常听到,农科院的试验田里常常传来枪声,老杨去看过,是沙子枪,效果比老杨的土枪好,一次可以打下好多只麻雀。麻雀害怕,也就很少去试验田。
老杨心想,这些搞研究的人太小气,让鸟儿吃几口又没关系。 随着城市开发的加快,老杨家附近的田地越来越少,到处是工地。只剩农科院附近还有些田地。
枪支上缴后,农科院和老杨一样,再也没有震慑麻雀的武器了。田地少了,鸟儿反倒多了,吃起农作物来更厉害。
老杨在田地放了两三个稻草人,身上套件红色外套,非常显眼,鸟儿还是怕的。
有一次,农科院的人找到老杨,请教怎么扎稻草人。老杨还亲手做了几个给农科院,插在农科院的试验田里。
老杨每天都去试验田看看,头一个月效果不错。后几个月,鸟儿也不怕了,试验田里的稻草人再多也不管用。后来农科院就放弃用稻草人了。
早年用土枪、稻草人很有效
猛禽叫声、鞭炮轮流上阵
5年前,老杨家的村子成了小区。老杨成了城里人,可他依然会去农科院的试验田看看。
那时候,农科院200亩的试验田成为石桥附近唯一剩下的田地。逐渐增加的鸟群找不到其他觅食的地方,把这片田当成了“食堂”。“每天黑压压的一片,站满周围的电线。”老杨说。
农科院的人用过很多办法,可就是不能杜绝鸟儿光临。老杨说,科研人员搭过大棚,可大棚盖不了整片田地,还是有很大部分暴露在光天化日下,但鸟儿却没敢轻举妄动。因为稻田里有密密麻麻的红线,每根红线上串满小铃铛,一碰就铃铃作响,还会传出猛禽不停歇的啸叫声。
只有老杨知道,这些猛禽的声音,都是从田地旁的录音机里传出来的。
可因为猛禽的啸叫声实在太刺耳,听久了头疼。那些密密麻麻的红线还会妨碍到田里工作,加上鸟儿后来也知道那些是虚玩意儿,农科院最后把那录音机和铃铛撤了。
贪吃的鸟儿最后将刚刚结穗的稻谷扫荡一空。老杨看见,有个高大的研究员,捧着只剩没几颗的稻谷都快哭了。后来老杨一打听才知道,这批水稻不简单,两亩田里就有1900多个晚稻品种,其中一些品种就几株,是研究员10年的心血。
老杨也开始讨厌这些鸟儿,帮研究员出主意,用鞭炮驱赶。研究员把鞭炮固定,然后装上定时点火器。每10分钟响一次,嘿,还真管用,鸟儿刚停下就被吓跑了。
可时间一长,农科院又输了。鸟儿逐渐适应鞭炮声,不再害怕。没办法,只好人力赶鸟,每天拿根竹竿,不停赶。老杨帮着做过两天,实在太累了。“这些鸟变聪明了,你一歇,它就来,你一站起来,它就跑。”
防鸟网管用,但伤害了鸟儿
由于农科院的试验田里品种生长情况不一,每几天都会长出鸟儿最喜欢的“嫩水稻”。人和鸟的斗争一直在继续,热心人纷纷出主意。
“从动物园弄来老虎、狮子的粪便,希望能用气味吓走鸟儿,可没效果。他们最后用上了防鸟网,这个管用,但是代价高,很多鸟儿不是被网死,就是挂在网上挣扎。”老杨看了于心不忍,一些爱鸟人士也提出了意见。
近日,记者找到了浙江省农科院作物科的张主任,张主任说,听取了不少爱鸟人士的意见后,农科院已经逐渐减少防鸟网的使用,但在播种和收割前后还是会用。
“这里200多亩试验田,有6000多个品种,国家每年要投入好几百万元,都积累了10几年,投入的钱上千万。如果全部被麻雀吃光,损失不可估量。我们也实在无奈。”张主任说。
张主任粗粗统计了下,10多年来,研究所花费在驱鸟上的人力物力资金,就已经好几万元了,还不包括那些被鸟吃掉的稻谷,“如果加上前期研究投入和后期产量,可以说上百万元被鸟儿吃了。”
现在,张主任在寻找一些不会伤害鸟儿,价格又便宜的防鸟网。“那种网眼稍微小一点、线粗一点、颜色深一点的防鸟网。如果鸟儿远远能看到,不会再撞上去。这样可以保护粮食,又免得伤害鸟类。”除此之外,科研人员想放出一块空地,专门给鸟群食用,“希望别再打其余试验田的主意了。”
□本报记者岳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