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乘客让座一次,就可以在车上自取一张“爱心让座卡”,收集到两张卡片就能免费坐车一次。
日前,宁波北仑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开始在下属的5条公交线路试行“爱心让座卡”,引起社会各界的争议:这是爱心让座,还是有奖让座?“爱心卡”会不会让爱心变了味?
爱心卡颠簸上路
在北仑公交公司总站,记者见到“爱心让座卡”。这是一种粉红色的心形卡片,正面注有“与文明同行,与爱心相伴”的宣传标语,背面附有使用说明,不少司机都把一叠爱心卡挂在车头显眼处,方便乘客看到并领取。
“我们第一批共推出了5000张‘爱心让座卡’,每辆公交车上每天会放置20张,乘客主动让座后可以自取。只要拿到两张卡,乘客就可以免费乘坐这5条线路的公交车1次。”北仑公交公司副总经理苏胜伟告诉记者,在卡片推出前,公司的担心很多,怕有乘客乱拿卡,甚至用假冒的卡片来乘车。
但实际与公司的担忧刚好相反,截至6月23日晚,公交公司共发出1896张卡片,收回的仅118张,很多拿了卡的乘客并未换乘。710路公交车司机杨春秀告诉记者,在她的车上,主动来领爱心卡的让座者一个都没有。
车厢外争议很大
尽管“爱心让座卡”在公交车厢内受到“冷遇”;不过在车厢外,这张卡片却引起热烈的讨论。
在当地网络论坛上,一则《北仑公交发放“爱心让座卡”有何不可》的帖子,在短短几天就有5000多人次点击。有网友认为,让座作为一种传统美德,应该是发自内心的道德自律,无需外在的物质奖励。
不过也有网友认为,拿到卡片可以留下来当作纪念,还能让更多市民关注“爱心让座”,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价值。
6月22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的大学生们,专门就此举行了一场辩论赛,辩题就是“‘爱心让座卡’能不能促进公交文明的建设”。
记者在采访中,专家学者对“爱心让座卡”的态度也有不同。省社科院社会学教授杨建华认为,人们道德水准的提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各种激励措施会起到促进作用,“爱心卡”有助于弘扬助人为乐的新风尚,使之成为一种集体性的、长期性的行为,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浙江大学社会学教授冯钢认为,对乘客出于基本道德意识的行为,不能用物质化的方式加以刺激,更不应该以功利化的尺度来衡量。要形成文明的乘车氛围,鼓励的舆论导向可能比发放“爱心让座卡”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