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支队伍,在面对突如其来的传染病疫情时、在威胁百姓生命和健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在各种自然灾害来临后,他们总是不顾安危,不计得失地投入到防病救灾的最前沿,筑起一道道保卫百姓健康的防病大堤,这支队伍被越城百姓亲切地称为“健康卫士”,他们就是疾控工作者。
7月3日,杭城最高气温达到了36.4℃。上午10点,方涛给上塘街道的医护人员上完一堂儿童预防接种知识技能讲座后,满头大汗地回到办公室,刚坐下来喝口水,一家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走了进来,向他询问夏季居民肠道疾病预防的相关问题,方涛和他的同事又忙碌开来。
方涛是拱墅区疾控中心传染病防制所所长,今年32岁的他,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已有12余年。从1998年来到拱墅区防疫站工作后,他便与基层老百姓的生活结下不解之缘。
哪里有突发疫情了,哪里就有他的身影: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手足口病、2009年的甲流,他都冲在第一线,几天几夜不睡觉。为了方便居民接种,他扩大了接种门诊的规模,首推双语门诊,服务了群众。他对工作严格要求,加强对流动儿童的管理,努力提高了接种质量。他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只要能为60万拱墅人民的健康服务出力,再苦再累也值得!”
方涛究竟是怎样的一位社区医师?记者来到拱墅区疾控中心,从不同层面了解到了这位基层健康卫士。
领导:奔波忙碌是他的工作常态
据说疾控工作者之间流传着一句话:“白加黑、五加二,礼拜六一定不休息,礼拜天休息不一定。”工作以来,奔波、忙碌便成了方涛的工作常态,或者说是所有疾控人员的工作常态。
区疾控中心主任厉志玉说,去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暴发,方涛所在的传防所全体工作人员经常是满负荷、超负荷工作,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
2009年6月,拱墅区出现了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方涛冲在了疫情第一线,带领疾控人员迅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每次出发前,队员们都要“全副武装”,帽子、眼镜、口罩、隔离服、手套、鞋套,防护服足足两层,闷得人喘不过气来。每处理完一起疫情,当队员们脱下防护服时,里面的衣服早已湿透。
“我记得当时疫情通报都是在晚上,每次方涛好不容易忙完一天工作回到家,还没喝上口水就接到中心电话,他又重新赶回单位加班加点写报告,写到凌晨就躺在办公室的沙发上将就一夜。”厉主任说,当时方涛的儿子还很小,那段时间经常是爸爸看得到儿子,儿子看不到爸爸,因为方涛晚上回到家的时候儿子肯定已经睡着了,而早上出门上班的时候儿子又还没起床。有时候几天几夜熬通宵,他就住在单位里,家人连面也见不上。
所以,每当疫情发生,就是疾控人员的不眠之夜。非典、手足口病、麻疹和甲流,每一次抗击疾病,方涛和他的团队都迎难而上,满意而归。
同事:耐心微笑是他的工作态度
“你知道一个小孩生下来要打多少针疫苗吗?”方涛问道,除了处理各种疫情和突发情况外,事实上他的本职工作是免疫规划,除了要管理整个拱墅区的疫苗接种、疫苗供应,还要时常给各个社区街道的接种人员培训,定期到社区督导,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其中,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又是当中的难点重点。
“5苗防7病?”记者小心翼翼地问答。
“那是以前,现在是14苗防15病了。”方涛说,在14种疫苗中,其中11种是儿童常规都要打的,其余3种是疫情发生的时候应急打的,现在的儿童出生后到6岁前,共需要打22针疫苗。
儿童打疫苗,难点在于如何确保流动人口不漏打。杭州外来务工者多,尤其是拱墅区,流动儿童也跟着多起来,要做到不漏打,需要经常深入流动人口居住区,为他们讲解知识,请他们带孩子来按时打疫苗。
“我们经常碰到一些外来务工者不愿意带孩子来打疫苗,因此方涛经常要带着我们下基层一遍遍去游说。”区疾控的小屠说,有一次碰到一个外地打工者,全家都住在大关一出租房内,社区工作人员上门做了摸排工作,要求家长赶紧带3岁的孩子来加强流脑疫苗,可是家长就是不同意,还说女孩子打了疫苗会引起不育。社区将问题反映给我们,方涛便立即上门,一次次跟家长说为什么要打这个疫苗。就算对方态度很坚决,他也是耐心地在做说服工作,一直去了3次,家长才说了一句:“方医生天天来,态度又好,我们同意打疫苗了。”
小屠说,方涛不仅态度好,技术也是一流的。去年他参加预防接种技能大赛,曾分别获得过杭州市第一和浙江省第一的好成绩。
【疾控卫士】
方涛:中共党员,就职于拱墅区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中心传染病防制所,担任传防所所长职务。他是拱墅区十佳公共卫生医师,他也曾分别创下预防接种岗位技能大比武的杭州市个人第一和浙江省个人第一的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