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光机电产业壮大升级的历程
“种子”裂变形成的产业集群
1998年,平湖市政府引进第一家光机电企业——日本电产芝浦(浙江)有限公司,经过20年的产业发展,平湖形成了以微电子、精密机械及其装备、光电子为主打产品,外资企业为主、本土光机电企业配套、上下游产业链专业化分工程度较高的高新技术光机电产业集群的雏形。现在平湖市已拥有规模以上光机电企业150家、年产值136.56亿元以上。光机电产业已成为平湖市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是国家级光机电特色产业基地。
纵观平湖市光机电产业的发展轨迹,从1995年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马达生产企业日本芝浦制作所(其多种马达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有率都在50%以上)与平湖国企——金成电子厂合作生产变速器开始,到1997年收购芝浦制作所的日本电产株式会社与平湖市政府进行增资扩地的投资谈判,在长达一年多时间的艰难谈判过程中,平湖市政府前瞻性地权衡利弊,完胜省外引资对手,以长远发展的不二智慧赢得了日本电产在平湖的扩大投资决心。让日本电产株式会社在平湖找到了可以在中国长期投资与发展的落脚地后,还陆续在平湖投资成立了一系例的独资与合资企业,影响并带动日本关东美辰电子株式会社和东京特殊电线株式会社等众多日本的光机电企业投资落户平湖。
平湖市光机电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说明,“种子”企业落户仅是开始。如何在产业技术引进之后,较快形成规模以上的产业集群并发展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平湖市政府先后成立了光机电产业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和平湖市光机电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除为产业的发展出台一系列政策、实施意见和编制规划、服务协调外,加大改善投资环境的力度,实施市级机关34个部门对34家光机电重点企业“一对一”和“面对面”的服务制度,诚信有为地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积极营造有利于集群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扩大光机电产业定向招商引资工作的规模。为强化对日资企业的吸引力,在平湖市中心地段修建一条日本街,建造一批日本企业家居住的高级别墅,较好地改善了大量在平湖落户的日资企业管理人员的居住环境。持续引来日本的JFE、韩国三星等12家世界500强企业,日本电产、瑞典SKF等一大批跨国公司和光机电行业龙头企业投资项目相继落户平湖。一个具有平湖特色的日资带民资、民资促日资、日资民资共同发展的鲜明格局,有力地促进了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光机电产业在平湖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基本形成了光机电零件、部件、终端产品为主内外企业配套的产业链。
政企合力促产业升级
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对以外源型经济为特征的平湖市光机电产业面临较大的冲击和压力。在发展和完善过程中积累的结构性矛盾、粗放式增长、产业链不完整、价值链低端化等问题显现。平湖市政府紧紧把握省委、省政府“保稳、促调”的经济发展总体要求,针对平湖外源型特征所带来的风险及产业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实施六大战略,推进五大转型,引领光机电整体产业转危为机。以及时完善政策支撑体系,研究转变产业增长方式、提高产业联动效应、共享人才资源体系等具体措施,加快推进企业转型升级,重点培育和提升本土企业在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方面的核心能力,通过对产业核心价值链环节的掌控获取价值权力,及时抢占未来产业全球价值链的战略制高点。
平湖市政府一系列组合式的制度效应建设和“专业化服务”的创新举措,始终坚持企业为主线,产学研紧密结合,努力构建区域性技术创新体系为服务导向,加快了平湖本地新兴的光机电企业快速向高新技术高价值层次提升建设的速度,自上而下地促进了平湖市光机电企业由量的变化到质的提升,充分体现了政府对经济需求的发现力、政府作为的公信力、政府效能力以及激发社会资源的调控能力,创造性地弥补了产业集群效应中聚集效应与联合行动效应的不足。
作为平湖市光机电产业领导小组重要成员单位的平湖市科技局,纵向向科技部、省科技厅争取国家和省里各有关部门的政策、项目及资金,横向向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进行对接,为企业寻求专业技术合作,指导企业申报各类科技项目。同时制定更为科学细分的平湖市光机电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发展规划,组建光机电产业促进中心与测试中心,为培育和扶持平湖光机电本土企业的成长和产业集群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指导和服务。在推进光机电产业转型升级的工作中,科技局始终围绕“项目、平台、人才、环境”四位一体的科技工作思路,积极利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平湖分院的人才优势、信息优势,加快促成科技成果向平湖转移;加快平湖市科技创业中心平台建设,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壮大光机电产业规模;大力推进集成光学研究所和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开发投入,通过产学研合作,引进培养技术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鼓励光机电企业与国内光机电特色产业基地的交流与合作等手段,有效地帮助本土企业建设科技创新平台,集聚创新要素和资源,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几度春风、胜沐春雨。经过多年发展,平湖市光机电产业总产值从2000年的9.1亿元上升到了2009年的136.56亿元。已有相关的光机电企业82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50家,全年产值1亿元的企业超过24家,尤其是年产值超过5亿元以上的日本电产、晨光电缆等龙头企业在光机电产业中的主导地位日益显著。多数光机电企业自办技术中心九成以上企业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具有独立研发创新制造的企业已近三成。这些数据表明,平湖光机电产业新的发展平台已经形成。这一新兴产业已成为平湖市目前的第一大支柱产业。2002年7月,平湖市光机电特色产业被浙江省科技厅批准为全省唯一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2004年9月被国家科技部列入国家火炬计划“平湖光机电产业基地”。由此,平湖市成为浙江省唯一的国家火炬计划光机电产业基地。
科技创新破产业屏障
车辆冒雨行驶在紧邻海岸线的平湖全塘镇公路上,一座拔地而起蓝白相间的鹤立建筑,远远地就进入了人们的视线,这就是浙江晨光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在平湖滨海沿线上的地标性建筑——500KV超高压电缆VCV生产线塔楼。
北京2008奥运会主要场馆工程、长江三峡大坝工程和上海世博会等重大型的国家工程项目建设中都无一例外地选用了“晨光”牌电缆。2008~2009年,晨光两次中标上海世博会工程A、B、C片区的场馆建设项目,成为世博工程电缆主要供应商之一。面对世博工程电缆产品要完全达到无卤低烟及耐火阻燃的高技术要求,公司投入研发资金与科研院所协作,结合国外先进标准、现行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规范,对无卤低烟阻燃环保材料的主要技术指标进行优化和技术创新,制定了高于世博工程技术要求的企业内控标准进行生产。这个曾经的国有小企业,在平湖光机电产业集聚发展中成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装备制造业重点培育企业”和平湖市光机电行业的龙头企业,成为“滴水穿石”的现代科技型企业的样板。
平湖光机电本土龙头企业之一的浙江恒业电子有限公司经过15年的努力,完成了电子式电能表从初级产品的模拟机到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生态智能电表的创新之路。企业自2006年以来参加省电力公司电能表集中规模招标中,公司的中标量每次名列全省第一。由他们制定标准研发、生产的城市小区智能多费率集抄系统,已具备了无线供网、主站直接采集、自动分析多样数据的功能,该技术领先产品将用三年的时间覆盖整个浙江市场。同时公司已投资研制新一代的煤气、供热、供电、供水等能集一体的多表箱,届时通过经济、智能型的采集器和网络系统,便可一次性采集完成一家用户的多项能耗数据。既多样又便捷的创新发明是对传统抄集方式的一次颠覆性的技术革命。专业创新成就了恒业公司在新技术革命中的领跑地位。
2009年平湖市政府对光机电产业空间作出了新的发展战略规划。在筛选优化后,重新组合未来发展的四大功能区划方案中,晨光公司所在的原全塘镇与相邻的皇姑镇,实施合并成立了新的行政区划地——独山港镇,它的经济发展方向被定义为滨海临港产业区。市政府新的示范区转型升级实施规划,对平湖市光机电产业集群中本土企业的人才战略和先进装备技术要素提出了更高要求。晨光公司从中解读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战略机遇。他们充分挖掘所在区域地处杭州湾,拥有海岸线等众多优势,率先在独山港区参与投资、合作建设临港码头基地;及时瞄准了研发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110KV光电复合型海底电缆新项目;决定再投资6.6亿元研发经费,实施年产800KM海底电缆技改项目……一系列的新技术、新产品计划蓝图,都是为确保公司在差异化的市场竞争战略中,谋求保持高速发展的空间和开拓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对晨光公司这样的本土光机电产业龙头企业在技术上创新创强提出新的多元化发展的要求,同时还将倒逼光机电产业集群内的本土企业,由原来生产者各自推动的价值链类型和外来的领导型治理的日资企业管理模式,快速向确立和形成由本土企业主导掌控下的完整产业链和核心价值链转型升级,重组本土企业与日资企业平衡发展的产业格局。突破产业技术研发与自主知识产权屏障、推动平湖光机电产业集群实现产业结构的价值链从加工为主的低端,向高附加值的两端延伸;产业组织形态从传统块状经济为主向现代产业集群为主的转变。最终实现内外企业协调、多元化发展的大产业环境,支撑平湖市光机电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