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06日讯江山市是“中国蜜蜂之乡”,养蜂规模和经济效益已连续18年保持全国县(市)第一。这一甜蜜事业的“领舞者”,就是江山市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养蜂产业化协会会长汪礼国。
曾身患癌症的汪礼国,主持制订了全国第一个国家级蜂产品系列标准;他首创的产业化与标准化的蜂产业模式,被中国养蜂协会誉为“江山模式”在全国推广;他完成的21项科研成果,给蜂农带来3.6亿元的经济效益;他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被中国蜂产品协会以全国养蜂业首席专家身份纳入专家库。在江山,他被蜂农们亲切地称为“蜂王”。“与蜂王称呼相比,可能工蜂更适合我,蜂农和蜂产品企业,才是我要尽心服务好的蜂王。”昨日,衣着朴素的汪礼国这样对笔者说。
汪礼国的办公室里,资料堆积如山。他从一叠文件中抽出一份介绍起来,“这是国家交通部去年底下的文件,从今年起五纵二横绿色通道开通了蜜蜂运输项目,进一步降低了蜂农的运输成本。”“五纵二横”公路网连通全国29个省会城市,71个地级市,是蜂农通往全国各养殖地的首选公路线路。然而2004年国家开设“五纵二横”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时,没有将蜜蜂运输列入其中。一般公路收费最低标准要每公里0.3元左右,蜂农走远一趟要上千公里。为了降低蜂农外出养蜂的运输成本,汪礼国以协会的名义、省人大代表的身份,四处递材料、提议案,一跑就是6年。今年初,汪礼国终于收到了交通部的发文,他第一时间想到了蜂农,“当时蜂农正准备外出,我赶紧用手机短信把消息告诉了他们。”
手机短信是汪礼国随时给蜂农传递消息的首选渠道。短信平台把协会——企业——合作社——蜂农联系得更紧密了。
“协会+企业+合作社”是汪礼国探索出的蜂产业发展“江山模式”,早在2003年初,中央领导便在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上两次提到“江山模式”,给予充分肯定。原农业部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缪建平评价说:“江山模式”的意义,不亚于当年安徽的小岗村。在汪礼国的推动下,目前江山养蜂合作社已达96家,蜂业企业36家。
当被问及目前研究的课题时,汪礼国略显黝黑的脸庞上增添了几分专注,“以前遇到产业危机,我们主要是事后补救,如果能提前预测,事前预警,就能更好地减少损失。”
产业危机曾逼出汪礼国许多傲人业绩。1991年,中国养蜂史上爆发了大规模的爬蜂病,江山75%的蜜蜂感染,15%蜂场覆灭。汪礼国历时半年,奔波在赣、苏、鲁、辽、黑等8省江山蜂农采蜜点做流行病学调查。最终他提出了综合防治的办法,爬蜂病得到遏制。
2002年1月,江山最大的蜂产品企业恒亮集团遭遇欧盟绿色壁垒,大量出口产品在欧洲被封存。为此,正主持制订蜂产品国家标准的汪礼国进一步修改蜂产品标准,并对江山80%以上蜂农进行培训;同时,为适应欧洲市场,建议蜂产品企业在千岛湖开辟了9个有机蜂产品生产基地,邀请欧盟官员前来考察验收,江山因此在全国最早拿到了有机农产品进入欧洲市场的通行证。从此,蜂产业对外贸易预警成了江山市养蜂产业化协会的例行工作,协会每月一期为蜂产品企业提供预警信息。最近,欧元危机对蜂产品出口的影响,成了预警重点研究课题。
汪礼国拓展危机预警领域,展开生产预警研究。今年3月,江山市在江西养蜂的3家合作社,收到了汪礼国发来的预警短信:“据气象部门预测,浙江、江西有长期的低温多雨天气,建议广大蜂农改走湖北湖南线。”多数社员听取了“蜂王”的建议,数千箱蜂避开了雨区,减少了损失。
今年6月,汪礼国被中国蜂产品协会列为中国养蜂业首席专家,并聘为中国蜂产品协会蜂产品生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蜂业经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汪礼国正在以“工蜂”般不知疲倦的精神,为他从事了30多年的甜蜜事业无私奉献着。
(衢州日报 姜小武 王汪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