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南湖区社会工作实习研究基地迎来了首批社会工作督导老师和学生,标志着浙江工商大学和南湖区的院地合作社会工作实践活动正式启动。13名大学生来到南湖区的10多个社会工作室当“社工”,开展“专业社会工作和基层政府治理”的课题研究。
今年5月,浙江工商大学与南湖区共建成立社会工作实习研究基地,作为我市首个院地合作社会工作实习研究基地,它不仅仅是提供实践岗位的基地,更是研究社会工作难题的一个平台。
19个社会工作室急需人才
自从今年1月份建设街道成立全市首家街道社会工作部,并设立了“心桥”、“心语”、“乐康”等5个社会工作室以来,南湖区各个街道相继建立了各具特色的社会工作室,到目前为止该区已经建立了19个社会工作室。
东栅街道的“乐颐工作室”依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为老年人开展健康娱乐活动,提供日间生活照料服务;新兴街道的“幸福家园工作室”为居民提供婚恋辅导、心理咨询、家庭关系调适等服务;南湖街道的“阳光驿站”为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等专业服务……南湖区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南湖区的社会工作者中,具备中级社会工作师资格的有9人,初级的有58人,远远不能满足19个社会工作室的需要,急需引进具有丰富社会工作实践经验的人才。
大学生“社工”来得及时
浙江工商大学的13名大学生“社工”有的已经拥有不少社会工作实践经验,这次来到嘉兴当“社工”,都显得信心十足。
大三学生沈伟涛选择到“心桥工作室”实践,希望能帮助归正人员增强回归社会的能力,“我在课堂上分析过不少虚拟案例,这回要学以致用了,这是一次检验自己专业知识的好机会。”来自萧山的唐海平对“心蕾工作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唐海平曾经在杭州的康复中心进行专业实践,接触过不少特殊的青少年,她希望用自己的知识帮助青少年走出成长的阴霾。
“社会工作难点多,压力大,我们工作室的很多归正人员都需要专业的心理疏导,这些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学生‘社工’来得正是时候!”建设街道“心桥工作室”的负责人傅国平高兴地说。
南湖区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此次院地合作社会工作实践活动中,各个社会工作室都梳理出一些棘手而又亟待解决的案例,13名大学生已经分别“进驻”区内的10多个社会工作室,在两名老师的督导下共同研究和解决这些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