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08日讯 据《今日早报》报道一个人的“德”高还是低,能不能被量化?有些人也许会说,不可能,因为“德”是一个抽象概念。不过,宁波市江北区,就设计出了一套针对领导干部德的评价体系,里面包括大大小小37个指标。每个指标分“优、良、中、差”或“优、中、差”不同等次。
近年来,该区先后对120多名领导干部进行了德评。你还别说,被测试的领导干部,对结果还都比较认同。接下来,这套“德”考评体系,将逐渐在全省多地推广。
昨天,记者从省委组织部了解到,今后我省将大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出不少“亮点”举措。比如到2012年,省、设区市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紧缺和特殊职位外,都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考录。同时,近期将推出176个竞争性选拔岗位。
计划推出176个竞争性选拔岗位
早在2008年,我省竞争性选拔干部的激烈场面,很多人肯定还记忆犹新,35名副厅级领导干部、15名处级领导干部,通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特别是面试时设立群众评委组,对部分职位面试,进行网络和电视实况直播,让百姓真切体会“阳光底下选干部”的含义。
近期,我省又将开展一次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根据目前的计划,一共推出176个选拔岗位,其中包括省级机关部门、本科高校领导干部和省属企业领导人员职位30个,省级机关部门处级领导干部职位38个,还有省级机关部门主任科员以下公务员职位108个。
据统计,2008年以来,全省共公开选拔科以上领导干部1120人,竞争上岗6130人。今后,省一级层面一般每一到两年,要开展一次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
“基层一线出干部,从基层一线选干部”。
接下来,我省将完善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选拔机制,提出的目标是“四个三分之二、一个一半以上。”
也就是说,到2013年,县级党政领导班子中,具有三年以上乡镇(街道)、企事业单位等领导工作经历的至少占2/3;市级党政领导班子中,具有县(市、区)或其他基层领导工作经历的至少占2/3;省级机关处级领导干部中,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达到2/3以上;除专业技术性较强及一线执法岗位外,县级机关录用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比例,要占新录用公务员的2/3以上。
而目前来看,这四类职位中,来自基层一线的人员比例在45%左右。省委、省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成员中,具有基层领导工作经历的达到一半以上。
另外,到2012年,省、设区市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紧缺和特殊职位外,都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考录;乡镇(街道)机关公务员,主要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考录。
公务员选拔更注重基层经历
探索副职选拔任用提名制度
变“少数人选人”为“多数人选人”。
近年来,我省不断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探索形成以党委全委会成员推荐提名重要干部等多种形式的干部选拔任用提名方式,扩大提名环节民主。
截至目前,我省经全委会成员推荐提名的重要干部一共有4030人次,其中省管正职领导干部人选53名。
目前,我省正在起草《关于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探索建立副职提拔任用人选的提名制度,一般要通过发布职位空缺预告、单位党组织和干部群众推荐、资格条件审核和综合分析。
同时,探索领导干部署名推荐,网上实名推荐等多种提名方式。
领导干部考政绩更要考“德”
去年初,我省制定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一个意见,五个办法”,形成了具有浙江特色的“考”官体系。
眼下,全省各地都在探索与时俱进的干部考察、考核机制。
比方说,宁波市江北区区委组织部建立了领导干部“德”的评价体系。体系中有4个一级指标,包括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11个二级指标,包括个人品行、环保意识、家庭关系、邻里关系等等;还有22个三级指标。根据领导干部在不同生活领域中的道德表现,设置“优、良、中、差”等级。
今年,宁波市江北区的这个“德”评价体系,将在全省多地推广。
同时主张:不胜任,离岗换岗!今后,我省将进一步打破干部“只上不下”的怪圈,不断健全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制度。2008年以来,全省共调整不称职干部374人。
翁浩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