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08日讯昨天天气不错,风浪不大,正是水下考古作业的好天气。正在舟山嵊泗绿华海域进行水下考古的考古队员再次出海,并又从海里捞起了6只瓷碗。
出发:下水准备
昨天中午12时,嵊泗县菜园镇小菜园码头,记者跟随水下考古队员登上了考古船。
出发不久,几个考古队员就聚在一起玩起了流行的“杀人”游戏,不时发出阵阵笑声。有队员说:“这是为了心理减压。”
12时50分,目的地临近。队员们拿出潜水服,仔细检查绘图板、笔、照相机和手电筒等一些要带入水下的装备。
看到有队员拿出了牙膏,记者很纳闷,难道下水前还要刷牙?原来是把牙膏涂抹到潜水镜内部镜面上,“这样是防止雾气,以免下水之后看不清。”考古队员司久玉告诉记者。
到达:下水探摸
下午1时15分,到达指定地点,辅助队员们下水的秤砣、浮球被放下水,考古队员开始穿戴装备。
记者仔细观察了一下他们身上的装备:一身紧绷的潜水服,左臂佩着绘图板,左右手腕各带着一只潜水表和罗盘,用来看时间和方位;左右肩膀各挂着一只手电筒,左肩还挂上一个照相机;背上再背着气瓶。记者拎了拎在船舱上同种类型的气瓶,感觉分量很重。
15时,司久玉和他的搭档罗鹏开始下水。他们先是游到海面上的浮球,在浮球上挂上下水绳,因为吸着氧气,不能说话,靠手势他们确定了分工,接着就顺着浮标潜海。
事后,司久玉告诉记者,他对着潜水表慢慢地往下潜,到了水下六米的时候,能见度开始下降,于是打开手电筒,继续下潜,直至秤砣所在的海底。“我把收缩绳系在秤砣上,开始向沉船方向前进,跟在我后面的罗鹏也沿着收缩绳前进。我们一起到达沉船的地点。”司久玉绷直了收缩绳,将手电筒照向沉船,罗鹏则踩着绳子观察沉船并拍下照片。 10分钟后,拍照结束,他们将沉船上一些完整的瓷碗装入网兜,然后出水。
返航:情况汇总
由于水流逐渐湍急,探摸提前结束。返回舱内的队员们开始进行情况汇总,聚在一起初步地浏览了一下相机摄下来的水下情况,并把在绘图板上的草图绘到资料本。考古队员说,今天对这片海域下沉船的形状、地点以及标本的采取都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这些都是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只有水下的数据都全部弄清楚了才能进行发掘出水工作。
今天考古队员们还将对第二疑点进行探摸,本报也会带来最新的消息。